是开发商们也救了金融危机


是开发商们也救了金融危机

 

十月楼市仍会在质疑中前行,大家都在质疑金九银十的成色问题,记得去年金九银十彻底落空后,市场预期急剧恶化,没有了金九银十庇护的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的年底成为最寒冷的市场。

 

但是,市场之冷终于是在10.23救市政策的指引下打破了坚冰。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救了开发商,其实,这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说,但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所谓的救市计划,只不过是修正前期过火的打压政策而已,只不过是让房地产恢复到市场化的正常途径上。

 

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很多政策的效力逐步发挥效力,像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二套房政策、7090政策,在2008年的房地产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杀手角色,还有为了应对当时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而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事实上证明都有很大的负效应。

 

对付成本推动型的通胀靠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力非常有限,因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不是因为商品太少而货币过多的缘故,相反是商品很多但成本推动价格上涨根本就没法降价,降价就大亏本。是一家商家或者厂家如此乃是市场的正常规律,但如果是整个行业或者多个产业都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治本之策不在货币政策,而在于税收政策。

 

首先是因为工资的刚性很难下调,下调谁的工资谁都不干。但我国的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很快,特别是劳动力这一块上升的更快,这就削弱了中国制造在全世界的成本优势,造成了存货的挤压,而这些存货的劳动力成本都很高。房地产这一块,劳动力成本很大,建筑工人成本、销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成本都是在逐步高升。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根本就不能起作用。去年的通胀主要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引发我们的粮食价格以及相关资源价格上涨导致的,是典型的成本通胀,根本就不是需求引致性的通胀。在房地产这一块,主要表现在钢材、水泥、建筑材料等价格的上涨,笔者记得即使在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滑的时候,很多原材料价格依然没有充分调整,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楼盘成本价格依然很高。

 

第三,为了应对价格上涨过快,祭起的税收政策不但没能遏制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反而是太高了商品的价格,因为税收成本的增加,势必助长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更加猛烈。就房地产这一块而言,税收成本太高,各种各样的税收应当整个房价成本的20%左右,去年大救市以后国家让税,房价下调的机动性就非常大,成交量也迅速上升。

 

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环境还是通缩,很多人认为这一轮的资源价格上涨会埋下通胀的隐患,这种说法没错,现在通缩将来肯定会通胀,但是现在是如何活下去,现在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将来要生病,是人就会在将来就可能生病。这些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就根本看不进去,看不进的后果是鼓吹通胀论。很多人说会出现资源泡沫推动型通胀,即使是对的,那么你能拿出什么方法来应对,不要告诉我你还拿出什么紧缩银根的政策,刚才已经分析这种政策根本就是驴头不对马嘴。估计他们也拿不出什么政策,只是空聒噪而已。

 

现在我们应当坚持既定的政策不动摇,即使出现资源型价格上涨引致的通胀也不能动货币政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减轻税收成本以及调整结构来解决;而且,现在地方财政吃紧已经在土地市场火爆以及楼市火爆的背景下大为缓解,还有能力来解决资源型价格上涨的问题。对于小麦等农产品我们在危机中收储了大量的粮食,可以平抑市场,至于部分资源性产能过剩的行业,产业还处于紧缩阶段,很难起大气候,至于楼市这一块,现在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拖住了他们不让他们进军资源性产业,因为这些产业产能大为过剩,国家现在要调整这些产能,楼市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社会资金入楼市集体为了保值,防止社会财富因价格波动而缩水,另一方面防止他们恶炒大宗商品,是在缓冲通胀的发生,但是很多人都拘泥于什么经济学模型、理论,被死的理论遮住了双眼,不能透视尘世的现状了。

 

还有,我们的政策制定都是具有整体性视角的,具有全球眼光的。而不能因为某些局部出现暂时性的失调就否认整个大局。既然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产业所激发的消费能力很强悍,为什么在其他消费能力不能得到提振的时候,激发人们的住房消费需求呢?这是应当的事情,不仅仅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救整个经济、提振内需扩大消费这个层面上才这样做,而是应当在平时也该以增加供应量为调控楼市的主要手段,否则,仅仅是你的口袋转到我的口袋,或者是我的口袋转到你的口袋,只会分蛋糕,整天想着分蛋糕而不去发展蛋糕,这样住房供需的矛盾根本就没解决。这种舆论的导向很坏,是引导人们不务生产而只想着分配,不去想努力发家致富而是整天惦记着别人的财产或者幻想政府送一套房子等等,鼓励不劳而获,阻碍整个生产的进行。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短缺经济时代了,很多产业都过渡到产能极度过剩的阶段,社会资源浪费很严重,差能挤压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我们的生产必须要按照老百姓的需求来做,否则,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经济危机都是表现在产能相对过剩这样的明显的特征。既然房地产不是这样的,依然是供不应求,产能现在又没过剩,不生产这种需求还能生产那些已经过多而不需要的需求吗?从这些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发生修正了强行压在房地产产业头上的很多紧箍咒,而房地产的出色表现防止了银行系统的风险、防止了全社会资产缩水以及经济下滑的风险。在楼市强劲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在二季度完成了逆转,老百姓的信心增强,甚至还出现现在这批通胀论者这样的盲目乐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