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09年10月15日刊登了通州8哩岛项目一些问题,尤其是土地使用年限是1994年开始的,无形中业主的“产权”就缺少了15年,不少业主给晚报楼宇周刊打来电话,声称根本不知情,换句话说,从看房到签约,自己根本就没注意有“缺少15年产权”问题,直到签订了购房合同,开发商也没说明。为此记者再一次进行了调查。
记者用某一部非私人电话拨打了8哩岛售楼处电话,在咨询了包括位置、价格方面问题之后,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是大产权吗?”售楼小姐立即回答:“是!70年的大产权”,并不提15年过去的事情。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8哩岛副总经理杨晓峰先生。
记者:杨总,我们想了解一下本报报道“缺少15年产权”而开发商没有告知的问题,您能解释一下吗?
杨晓峰: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都公示了。(咔嚓!)
无奈下,记者从东单驱车近一个小时到达了位于通州永顺镇的8哩岛售楼处,按照杨总的承诺去查看“公示”。
(在售楼处)
售楼小姐:先生是来买房的吗?
记者:我刚和杨总联系过,是来看看你们这儿的公示。(20分钟的沉默,一番请示之后)
售楼小姐:您想看公示吗?先请坐,我去给您拿。
记者在这段时间观察了售楼处所有明显之处,并无该企业领导人承诺的“公示”,随后被拿来的“公示”展示在记者眼前(如图),在公示物件第一位的注明“国土证”的文件上,映入眼帘的是半幅被遮挡的复印件。记者马上电话联系某土地管理机构的朋友,咨询国土证相关位置应该载明什么内容,被告知应该是“记事”内容,一般记载该土地抵押、撤销抵押等事项。记者随后再一次拨打了杨晓峰的电话。
记者:杨总,您土地证右面被遮挡的部分是什么内容?
杨晓峰:找销售总监!(咔嚓!)
记者发短信:杨总,如果您不配合采访,我们将到国土局和区建委取证和咨询!(记者走回大厅时,杨总已在等候)
记者:杨总,国土证被遮挡的部分是什么内容?
杨晓峰:附件。
记者:我知道是附件,但是有没有被抵押的内容?
杨晓峰:有……那是常规抵押。
记者:那你捂它干什么?
杨晓峰:你……
北京市建委专门发出《关于规范售楼场所信息公示和加强销售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商品房预售需要公示,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证件之一就是《国有土地使用证》,8哩岛开发商首先不在明显位置摆放,经要求出示时又将重要内容“捂”起来,违反了管理规定不说,足以见得售楼人员是如何避重就轻给购房人介绍产品的。看起来,这个“公示”不是今天制造出来的,很有可能所有买了他们房子的业主,看到的都是被“捂住”的公示。
某经纪公司韩克总经理对记者说,土地抵押、房屋抵押都是开发企业常规的融资行为,甚至土地使用年限短、以前是垃圾场都可以理解,但是“捂”而不言,那就是太不尊重购房人了。知名房地产律师王京平说,此案明显是剥夺了购房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向建委投诉,主管部门也可主动查处。
随后,记者致电通州区建委市场科,以购房人的身份进行了咨询,接电话的女同志明确表示,这种做法不符合规定,但在国土证上“捂”一张纸这么细节的行为怎么处理,他们还要研究。
到记者发稿为止,8哩岛开发商——北京太和保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未公布被遮挡的内容,记者已向有关部门发出调查申请,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点评:“捂”丢了人心
业内人士说了,土地、房子有瑕疵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买你的房子买亏了都好说,你不能骗我;律师又说了,知情权不容侵犯,这是原则问题。
8哩岛“捂”得很成功,大多数业主都不知道少了“15年产权”;8哩岛“捂”得很精彩,居然所有购房人都不知道土地被抵押的事情。
“捂”得了一时,“捂”不了一世,等捂不住的时候,终将丢了人心。
本文已经在10月29日北京晚报发表
文并摄影蒋举
公示栏中彩色复印的国土证,右边“记事”部分用白纸遮挡后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