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量破千万为啥还不算强?


      有报道称,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一千万辆,甚至突破一千二百万辆,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汽车强国发展之路的新阶段。

   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超过美国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如果凭此就说中国步入世界汽车工业强国,那么就未免太过于轻率。至多只能说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具活力且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距离汽车强国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

   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考量。其一,能够称得上汽车强国的,首先一条就是要拥有核心制造技术。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世界上能够被称为汽车强国的美、日、德等国家,无不是占据汽车核心技术的翘楚。从传统的发动机技术、传动系技术,还是汽车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技术,都占据行业的制高点。但是,我国汽车工业目前只能在一般的加工制造技术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而在核心技术层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看不到或不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并奋力迎头赶上,中国就难以站到汽车强国的行列里。

   其二,在组织管理领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单个企业规模不大不强。现有的总量是以众多厂家产量的合成。虽然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但是,全球前十强汽车企业阵列里,没有一家企业姓“中”。不要简单看企业的规模,那是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的高度集合,更是一种管理文化的集合。长期以来,国内的汽车企业间的整合难以如愿,这其中有市场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不是拉郎配便是各自为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结果就是各自为战,表面上这是企业的意愿,但是,这种意愿并非市场的,因为在国有投资为主体的企业里,企业家的行为不是以市场为根本选择,而是以个人的意愿、个人的政绩或业绩为根本选择的。  

   其三,中国目前的汽车产量破千万,成为全国最大,只能说是市场需求最大。因为,现有的汽车生产,占据绝对力量的是,欧美日韩几大汽车国家、地区,把本国的汽车生产转移到中国来而已,中国至多只是充当了加工厂的作用。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只算得上是最大的汽车市场,或者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只有当自主品牌的汽车占据绝对优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走向国际市场时候,我们才敢说,中国成为了世界汽车强国。

   这么说并非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际上中国汽车工业进步很快,不看到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如果一叶障目而盲目自大,忘记自己现在所走的路还很幼稚,甚至于躺在这种自大的怀抱里自鸣得意,那就更危险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市场换技术,可惜的很,我们的市场倒是拱手让出了,但是,汽车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却不得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这些年虽然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在关键技术上我们不得不始终充当小学生。盲目的规模冲动,使得国内汽车企业很难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拿来主义可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果,但始终要跟在别人后面,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凤凰总要涅槃。中国在坐上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交椅之后,应该说是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作为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应该继续什么样的追求,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应该是明确的,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建立起来的超大汽车工业,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一样,建的越高,面临的风险也越大。所以,下决心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关键技术上的攻关与突破,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汽车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之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中国汽车工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才能真正成长为世界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