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五四”以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到“十年浩劫”达到登峰造极;再到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由逐渐的回归到全面的弘扬,都反映了一种潮流,那就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尽管现在读经典的人是越来越多,海外的以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孔子学院也越开越多,一股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世界各地盛开。
对于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恐怕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答案。辩证的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的一面,这不仅是中国人的至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也有一些糟粕存在,这是我们应该正视的一面。
对于仅有1.2%的人认为传统文化无用真的让人有点怀疑。其实,对于有多少人认为有用还是无用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保留了多少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才是最重要的。那种以为读几句《四书》《五经》,甚至只是读几句《三字经》或者《千字文》就是传统文化,就是有用的观点恰恰说明了传统文化并没有起到一点儿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