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樱花一树榴, 半楼明月半楼书
------怀念“樱榴居”主人鲁彦周
陶国水
忙碌中,一年的时光,不经意间又从指间划过……读完鲁彦周先生的《叶集漫步》后,勾起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正墙面上的一副题字,不禁潸然泪下。
客厅题字为已故著名作家、电影剧作家鲁彦周先生。认识鲁老,缘由他的《天云山传奇》。记得一位作家形象比喻,安徽有黄山、九华山、可谓,人皆晓知。同时,安徽还有一座“天云山”----出自鲁彦周笔下。
但真正能结识鲁老,还是在我的一位忘年之交引荐下。在安徽中医学院上学期间得以认识安徽省文联曹度先生,曹先生为新安歙县人,善文兼书画。先生小学功基甚深。我曾专门听其讲授小学知识,最终成为忘年(当时先生已经70多岁了)。省文联宿舍与我们学校很近。
每逢周末,我都会到先生家与他畅叙,并小喝几杯,最喜欢他家阿姨做的火腿炖冬笋了……在曹老的引荐下我认识了鲁彦周先生。那是几年前一个周末下午我和曹先生一道拜访了鲁老。在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前有一排早期的“红墙别墅”群。鲁老与夫人张嘉阿姨就住在其中的一幢。
小院虽然紧靠合肥市区的一条交通干道,但院内有了石榴、樱桃、枇杷、香椿、樱花、栀子、柿子、葡萄、芭蕉、三角梅以及金银花、爬墙虎等树木花草,自成一个幽深静谧的世界,可谓 “闹中取静”。鲁老每天面对这片绿荫写作,而张嘉则面对这片绿荫绘画。他们感到面对绿荫心旷神怡,心境特别宁静美好。他们把这一院居名为“樱榴居”。走进客厅,十分古朴,正面墙面有木制“樱榴居”匾额,并有鲁老自撰联“一树樱花一树榴,半楼明月半楼书”。
诗有“榴花满地风帘静”,“两株榴火发诗愁”,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杨柳。鲁彦周以“樱榴居”主人自称,正诠释了他追求一种平和宁静而又饱含诗情文思的生活意境。老人给人的印象十分和蔼,一头银发,黑框眼镜后透露的是一种睿智、儒雅。
我们的谈话从两位老人的身体开始,那时先生刚出院不久,家里还放着氧气瓶。先生早年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出于医生的本能,我观察到先生讲话时很吃力,主要是喘的厉害。
先生得知我是中医时,便招呼在一旁的张嘉阿姨,张阿姨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小关节都有变形,严重影响先生作画。他问,除激素外中医是否有好办法,我说这种病属于慢性病,且易致畸、甚至致残。中医属于“痹证”范畴,治疗需要长时间坚持用药。先生说现在,正在省中医院看,以后有机会请你给他看看。张阿姨还说,等手好一点给你作副画。后因先生夫妇,外出未能如愿。
鲁老,很关心年轻人,问我现在工作怎么样?中医很难学的,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了,坚持用功会有成果的!我点头应答,“一定好好学”。我即请先生赐墨宝一副,先生很爽快地答应。并让我稍等,自己去书房为我写下一副字,并题款“国水先生惠存”。
我自客居皋城六安,虽说从事医疗行业,但闲来也喜欢“爬爬格子”。大多为关于中医方面的专业论文,有时也感而发,随想随写,不拘体例,纯为怡情逸性,附庸风雅......鲁老说六安不错,那里文化底蕴深厚,比如叶集、苏埠,都是文化古镇。
鲁老与六安也有过一段不解的情缘。1996年,他先后于夏季和冬季两次去皖西古镇——叶集。鲁老说,之所以吸引他去,是因为叶集出过韦素园、韦丛蕪、台静农,李霁野等多位文化名人。这些人当年都同鲁迅先生有过密切的关系,也都是文学社団“未名社”的骨干成员。而蒋光慈、李何林、王冶秋等文化人,也都出在离叶集不远的地方。那里有激励他创作的原动力!
今天在看了《叶集漫步》后,不禁勾起对故乡的思念。我出生在芜湖一坐古镇,那里有青弋江和资福河环绕,为历史上有名的“米市重镇”水路十分发达。古徽派建筑盛极一时,马头墙,石板路,雕栏飞檐,商贾云集……而今,老建筑几乎破坏迨尽,残垣断瓦,老墙草长,代之以现代化的建筑,历史的遗迹难觅……
而今,在合肥大蜀山下,鲁老的浮雕铜像镶嵌在紫红色大理石的墓碑的右侧,墓碑的上端是山川、白云,代表他那影响深远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下端是朵朵绽放的梨花,代表鲁老生前最后一部著作《梨花似雪》。碑上镌刻着出自鲁老手笔的一句话:“我的小说,能作为我的心灵深处的纪念,能给人一些思索,我就很满意了。”一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离开我们了。他的离去是“皖军”创作队伍损失了一面大旗!斯人虽去,精神永存!
鲁老介绍:
鲁彦周先生1928年10月3日出生于安徽巢湖,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从事文学编辑、文学专业创作和安徽省文联的领导工作,历任安徽省文联党组成员,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联名誉主席,大型文学期刊《清明》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2006年11月26日晚因病在合肥去世,享年78岁。
鲁彦周从1954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文学视野非常开阔,塑造的文学形象丰富而生动,笔触涉及诸多体裁和艺术领域。有多种小说集、散文集、戏剧集和电影文学剧本集出版。鲁彦周创作的独幕话剧《归来》曾获1956年全国话剧汇演剧本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凤凰之歌》曾获1958年文化部电影剧本征文奖。鲁彦周在1979年初推出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令中国文坛为之一震,曾获全国中篇小说一等奖,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公演后引起轰动,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彩虹坪》和电影文学剧本《廖仲恺》等。2005年,鲁彦周带病完成了第五部、也是其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梨花似雪》,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