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创造力


  现有中小学内学生的发展基本上由教师主宰,学生在校的生存方式基本上是被动应答。其实,问题还不止于此,表面上看来作为主宰者的教师,也是被规定者。他们被领导规定,被课程规定,被大纲规定,被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规定。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是指令的执行者、程序的操作者。由于他们所教授的知识在性质上属于人类已经有的知识、被公认的真理,故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传递型而非创造型的职业。这种认识的久远与普遍已达到了如此深刻的程度:它不仅成为社会公众心目中教师职业性质的定位(教师被尊称为“教书先生”,嘲讽为“教书匠”),而且成为教师群体自我认同的职业定位。在学校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某一学科的学科教师。他们把业务发展的主要途径视为是钻研教材、更新学科知识或提高与学科相关的学历层次,把“根”扎在他们不参与创造仅承担传递任务的学科知识及能力提高的领域中。这样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意义而言,积极的方面充其量只是使教师的学科知识不落后于被传递知识领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不去传递陈旧的或被证明错误的知识,做一个跟得上学科发展的好的传递者;消极的方面是,教师若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学科知识领域中,如若他真的有可能参与学科知识的创造,那他就会“跳槽”,不再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