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0,狄拉克传:深奥的学问冷门的书


载2009年11月6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86)

 

狄拉克传:深奥的学问冷门的书


    □江晓原 ■刘 兵

 

    □这是一本20年前问世的科学家传记,今年刚刚被翻译出版。作者在前言中说,狄拉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可以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和玻尔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他认为狄拉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位物理学家之一。而且,他感叹如此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其传记却如此之少,迄今为止只有五种——他撰写的这部就是第五种。
    对于这种说法,我很怀疑。我们也知道,传记作者,或者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科学史研究的人,通常总是倾向于夸大传主或被研究者的重要性,这也是人情之常。狄拉克的科学贡献,主要是在量子物理学领域,那么在这一领域中的泡利呢,海森堡呢,薛定谔呢?狄拉克和这几位能够拉开很大距离吗?
    事实上,作者在书中似乎并未论证这一点。所以他关于狄拉克科学地位的上述判断,我想只能视之为修辞手段,不必太认真。
    ■但是,在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中,狄拉克确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人物,这种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吧。我们总要为科学家们排排座次,这样的心态也许与我们这里长期流行的“排名学”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科学史上的科学家,这种一定要排座次的做法,恐怕一是总会有争议,二是也未必有多大的意义。
    你我都是学物理出身,对狄拉克都不陌生。这本传记,应该是国内翻译的第一本严肃的、学术性的狄拉克传吧。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考研时,要在图书馆里找一本像样的物理学史类书来参考都极为困难,而如今,许多重要的科学史著作被翻译引进,要学习研究物理学史,仅仅读中文著作(当然对于研究工作肯定是不够的),也很够人们读上一阵子了。但我们却可以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即国内的物理学史研究,这些年却不像我们读研究生时那么“红火”了,你对此有什么见解吗?
    □这个问题我以前倒没有想过,但是回忆起来,你说的情形确实存在。也许这个问题要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我觉得整个科学史的研究都不如上个世纪80年代时红火了,再推而广之,许多热门的学问都不如那时红火了。所谓热门,我是指能符合如下条件之一的情形:一、能够来钱,或者和来钱的玩意有关系者,比如房地产、汽车、股票、收藏等;二、能够符合某些官方“课题指南”中提倡的玩意;三、当下热点,或和当下热点有关系的玩意。这些热门主要都是由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所驱动。而有些上个世纪80年代红火的学问,是因为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所驱动的——比如某些因为改革开放而不再受到意识形态管制的学科,或者某些因为改革开放而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学科。那时大家还没有事事讲钱,处处讲钱,时时讲钱,所以科学史之类的学问在那时会有些红火——其实也只是相对今天的情形而言的所谓红火。
    再回到狄拉克的传记上来,这种书籍,这种学问,不可能热门或红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中文世界的第一本狄拉克传记,当然还是值得重视的。
    ■此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即在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中,从那种传统的内史到更关注外史因素的新派科学史的转变。也就是说,在国际大背景下,那种内史类型的科学史研究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的科学史家转向了更有外史意味的科学史研究,甚至转向了我们曾谈过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那样的社会建构论研究。但是再看国内,至少在物理学史的领域里,一是这种转变尚未完成,二是对传统物理学史的认真研究又受到你谈的那些因素的影响,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吧。
    这本狄拉克传记,大致可划为传统的内史型的科学家传记。此书作者,还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科学编史学著作《科学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部狄拉克传记的写作,可谓很传统、很学术,基于大量文献来重构这位物理学家的一生。其实这样的研究,对于后来发展起来的外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前期学术积累。对于国内物理学史研究以及物理学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富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文本。
    □考虑到这部传记是20年前的作品,这一点正好可以印证你的上述判断。至于这本传记被你视为“内史”类型,我倒另有一点想法。其实人物传记本来就是内外史相结合的最佳载体之一,克劳作为一个对科学编史学有研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且科学史研究中的“外史倾向”也早在20年前就有端倪。我觉得本书之所以成为“内史”类型,对克劳而言或许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因为狄拉克本人就是一个“内史”类型的人。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或就社会现象广泛发表意见的科学家而言,他的传记作者就很难将传记写成“内史”。而狄拉克不是爱因斯坦,不是玻尔,更不是卡尔·萨根或R.P.费曼,他似乎就是一个相当纯粹的“科学家”。所以他的传记,恐怕是不得不写成“内史”类型的了。
    ■科学家传记,确实是因人而异。狄拉克这位性格内向,交际不多的人的传记,当然也容易以这样一种规矩、传统的方式来写。
    在我给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上课时,发现现在甚至这些专业的学生对科学家传记的阅读也很少很少。这也反映出,现在除了爱因斯坦那种超级大科学家的传记外,一般科学家传记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而这本传记,因其内史类型以及专业性,恐怕也不易吸引普通读者。但实际上,那些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的人,甚至从事理论物理学专业研究的人,阅读此书,肯定会有其它读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其实,哪怕是在那些热门的学科或方向上,如果没有更多这种“不可能热门或红火”的著作来做坚实的学术支撑,也只能是表面化的、无根基的、一时热闹的学问。幸而,在目前浮燥的环境中,还有人肯花大力气来翻译这样的著作,还有出版社肯出版这样的书,这也还是让人对未来学术发展留下了一些光明的希望。

 

(《狄拉克:科学和人生》[丹麦]赫尔奇·克劳著肖明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定价:45元)

 

   1927年第五届索尔威会议物理学家合影

No.280,狄拉克传:深奥的学问冷门的书 - 刘兵 - 刘兵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