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往往会经历许多曲折和痛苦的事情,也往往会因顺利和欢乐把它忘掉。
但是灵魂中必定还会有永远也忘不掉的事。
1970年,“黑五类”子女遍及各地,我也是众多中的一个。当时我刚准备过完寒假升入初中。此时正值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我们排(当时班级已经按军队建制改叫排了)在寒假了也排练了《红灯记》。
整整一个寒假,除了我,全班同学都进入了角色。李玉和由排长扮演,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扮演日本鬼子。平日和我要好的同学忙于排戏,再加上他们的父母的警告,都无暇顾及我了。我也不愿意到学校去看热闹,怕人嘲笑、辱骂,更感觉和他们再一起,心中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也许是天 无绝人之路吧,红卫兵小将居然在抄家时给我留下了一些书,使我在苦闷、孤独中 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至今我还能记得那些书:《冰冰在想》、《开顶风船的角色》、《强盗的女儿》、《夜归》、《骨肉》、《红岩》、《逐鹿中原》、《野火春风都古城》、《平原枪声》、《解放战争回忆录》、《苦斗》、《黎明前的河边》、《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些书中有些字我还不认识,一些话也不明白,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看书的乐趣,津津乐道用在此时,十分准确。这时我还背诵“老三篇”和100多条毛主席语录。当时我每背一条毛主席语录,都很得意,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想和同学比一比。只可惜我始终没有得到这种比的机会和权利。
寒假结束了,学校举行了开学仪式,我们班的《红灯记》在大会上演出了,尽管唱得没有京腔京味,台词也常常忘记,但依然博得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当我看到一个冯姓同学在台上扮演日本鬼子军官,走路是特意挺起胸脯、使劲跺脚时,真有些嫉妒,暗暗地想,就要上课了,学习时咱们比比看。
然而的我的想法落空了。学校每天忙于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实也就是父亲)”的批判和处理,无人管学习的事。不学习倒也罢,不幸的是,我用红塑料皮套上文革前小说看的事被排红卫会发现了,他们专门召集了会议,研究如何开我的批判会。那几天,我心里害怕极了,我用尽了心思想逃脱这场灾难。也许是我渴望读书的灵魂有上苍庇护不需要惩罚吧,恰恰就在这时,父母被“解放”了。早上“解放”,晚上就被宣布去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这算是一种很大的惩罚了,从父母的脸上我也看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哀愁。然而我却全然没有顾这些,正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批判不着我了!
我不再上学了,我仿佛是一只刚刚出囚笼的小鸟,随时准备飞向自由的远方。我开始在家中翻着日历:4月17、18 、19、20日,我终于离开那个使我害怕的学校,那个容不下我的矿山。
多少年过去了,历史正在剧变,可我的心中仍然忘不了少年人生路上那浓浓的雾,那蒙蒙的烟。
那雾、那烟……——少年往事随想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