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绿色和平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前夕(12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磋商“碳关税”之际,发布了所谓的“跨国公司洗绿榜”,《南方周末》磨刀霍霍也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何海宁撰写的《揭开跨国公司的“环保”马甲》。这一南一北的煽乎,似在给即将出席哥本哈根大会的中国领导人出难题,换言之,他们试图强迫中国人民接受欧美等前碳排放大国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有关“碳关税”的不平等条约。
对此,中国科学院于立新博士有过很精彩的论述。他说,纵观历史,当代全球气候变化80%的贡献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上百年过度排放造成的,但他们目前基本渡过了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现在,发达国家借口发展中国家碳排放严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企图通过全球气候大会,向发展中国家产品征收“碳关税”。其结果只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单赢,并且在堂而皇之地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财富纳入自己国库的同时,让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背负污染环境的恶名。
在绿色和平发布的“跨国公司洗绿榜”和南方周末发表的《揭开跨国公司的“环保”马甲》一文中,无一例外都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追求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目标的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说他们的节能减排理念表达、绿色承诺及其实践是虚假的,说他们的碳足迹评估是虚假的,用他们的话说是“漂绿”,并以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生产厂家惠普(中国)为例,指斥说,由于其产品报废后会产生大量危害环境的物质,这位电脑巨头早在两年前就郑重承诺,到2009年底旗下电脑产品中将不再含有溴化阻燃剂、聚氯乙烯之类的有毒物质。 一夜之间,这个惟利是图的商业机构似乎道德感倍增,从环境杀手转变为环境保护的英雄。
除了高调谩骂,绿色和平等NGO没有提出任何事实及法律依据予以说明,连一向标榜草根、主流、权威的《南方周末》记者也没有对批评方做任何采访及数据核实工作,就无限上纲上线指斥惠普(中国)等企业有“漂绿六宗罪”:隐瞒弊端罪、举证不足罪、撒谎诈骗罪、含混不清罪、无关痛痒罪、避重就轻罪、崇拜认证罪。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
现实里,以崇拜认证罪而言,绿色和平有过之而无不及。绿色和平在其网站里,要求所有林产业企业都要进行FSC认证,否则,就不环保,就不予推荐,就要遭到其无情封杀!由此及彼,对于其他几宗罪的定义和用心,我们可以想见。
诚然,发展的中国及其企业,对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认识才刚开始,对于理念表达、绿色承诺及其实践,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法律,都在摸索中、建设中,一切还很不成熟。但不能一概偏全,不能抹杀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尤其是中国政府及其企业在科学发展人工林不断提升人工林碳汇水平方面的贡献。如果不能看到这一点,就一味指斥中国政府及其企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面的努力和实践是漂绿和洗白,那么除了别有用心,还有帮助欧美列强将“碳关税”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嫌疑。
也正因为上,草民周丽君才一再追问《南方周末》为什么被读者抛弃的原因了(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4/14/109333.html)。同样命运的,还有绿色和平。(文/莫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