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北京大学忘记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我国目前存在巨大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公问题;其二北京大学是公立大学,应该承担公平义务。
北京大学一直以善于吸引眼球而著称,但这次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又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比如这个校长实名推荐制,看一看榜单上能够荣幸列入的中学,基本上都是一个省的主要位于省会城市的名牌中学。所以北大的这个推荐榜应该叫做“唯成份论”榜,因为它的前提就是只有名牌中学才能好人才,才有机会被推荐。
其实如果从小学到中学如果能够做到公平透明,这样做也未尚不可。但北京大学恰恰忽视了中国最基本的国情,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并且有愈拉愈大的趋势。另外北京大学也忽视了其实北大是属于国立大学,必须要承担社会公平的义务。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农民家庭的孩子与一个出身于北京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其在起步阶段就落后许多,城市的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孩子强上许多倍,他们可以上双语幼儿园,接受各种各样的洋家教与土家教,而农村家的孩子,不但享受不到这么资源,而且从师资条件到硬件设置,农村的孩子与北京的孩子所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可以用天上与地下来形容。所以北大圈定的这些所谓名牌中学,除了发达地区江浙以外,其他位于省会城市的这些名牌中学,又有多少农村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入读?1%以下?或者更低?
如果北京大学真想为国家培养人才,就不应该这样唯成份论,最好应该给出身于农村的孩子留定的比例,给点活路。
其实真正的世界名校都是很重视平衡的,欧美名校等在高考招生时基本上都是对来自贫穷家庭、或者拥有教育资源少的家庭学生进行优先照顾加分,使这些孩子不致因为家庭出身不同而提前掉队。北京大学的这个推荐政策,如果真的实施,最后实际执行的结果,只能是那些有机会上名牌中学的权力家庭、富有家庭的学生,拥有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却被排除在外。这种政策其实进一步强化了新的不公, 诸如加剧“权力不公”、“家庭不公”、“城乡不公”、“地区不公”, 不但没能够校正社会不公,反使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加速器 。
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公,已使农村家庭的孩子面临逐出精英大学的危险。 温家宝总理已经讲了,他上学时他所在的北京地质学院农村生源占80%多,而目前我国985与211学校,农村生活一般刚好都翻过来了,《人民日报》今年1月的调查显示,重点高校中农村生源比例不足30%,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生源数据20%以下(2008年数据);清华大学农村生源比例17.6%(2000年数据),2004年户籍是农村的新生为21%。北京大学16.3%(1999年数据),北京师范大学22.3%(2003年数据)。南开大学近3年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新生比例为30%,2007年这一数据为25%,2008年为24%。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村新生比例2007年为31.2%。农村生源有被逐出精英大学的趋势。长期下去,实际上对我国的和谐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美国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推出“AFFIRMATIVE ACTION”,(被翻译成“平权法案”““提携措施””“肯定性行动计划”等)。该法案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政府招标时,应当照顾少数种族和女性。在美国的背景下,就是给少数族裔和女性提供教育、就业方面的一点特殊照顾的政策。其实有可操作性的,就是给黑人、拉美裔和印第安人在大学录取方面降低分数线。“平权行动”实施之后,黑人和妇女的大学录取率、政府合同中的黑人中标率大大提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经几乎是“纯白”的学校,在平法法案实施后,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被“平权行动”粉刷得五颜六色:39%的亚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正因为如此,出身贫寒的奥巴马总统才能入读名校哥伦比亚大学。这个法案等于给那些处于逆境的农村孩子一个阶梯,社会不能因为他们小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不多而失去向社会阶梯攀爬的机会。
我国目前农村城市拥有的教育资源差距巨大,如果继续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农村生源真的会被精英学校所逐出。建议中国版的“平权法案”应该尽快出台,规定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应该低于农村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 当务之急之策应该出台相应的高考录取比例政策,比如在高考录取时,应该规定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不低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要求。就象前些年部分大学在录取时,要把男生女生分别划定不同的分数线一样,以保证男女生源的比例平衡。未来国家重点大学的录取也应该对农村城市生源采取一定的录取比例控制政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村生源不被逐出重点精英大学的危险。这个政策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源有利,长远来讲对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和谐都会有巨大的改善。
英国政府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因此,经常向一些被认为专注录取私立学校学生的有名大学施压,要求它们多收录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在于2006年改革招生制度, 让更多的公立学校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入学牛津,以招收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
所以讲,北京大学,你考虑了这些问题没有?弄来弄去,弄一个城市版的招生政策,北京大学不是属于北大的,而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当然包括9亿多的农民。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