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握手相关的一些礼仪,接下来该说一说握手的方式。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离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则。
具体来说,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
1、神态
与人握手时,理当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应该的。
2、姿势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
握手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1米左右,因此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若双方距离过大,显得像是一方有意讨好或冷落一方。若双方握手时距离过小,手臂难以伸直,也不大好看。
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3、手位
在握手时,手的位置至关重要。常见的手位有两种,即:
(1)单手相握
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不过进而言之,单手与人相握时,手掌垂直于地面最为适当。它称为“平等式握手”,表示自己不卑不亢。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谦恭、谨慎,这一方式叫作“友善式握手”。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下,则表示自己感觉甚佳,自高自大,这一方式叫作“控制式握手”。
(2)双手相握
双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方式,适用于亲朋故旧之间,可用以表达自己的深厚情义。一般而言,此种方式的握手不适用于初识者与异性,因为它有可能被理解为讨好或失态。这一方式,有时亦称“手套式握手”。
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还有人以之握住对方右手手腕、握住对方右手手臂、按住或拥住对方右肩,这些做法除非是面对至交,最好不要滥用。
4、力度
握手之时,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大致握手以在两公斤左右为宜。与亲朋故旧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可以稍为大一些;而在与异性以及初次相识者握手时,则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总之,在与人握手时,不可以毫不用力,不然就会使对方感到缺乏热忱与朝气。但也不宜矫枉过正,要是在握手时拼命用力,不将对方整得吡牙咧嘴不肯罢休,则难免有示威挑衅之嫌。
5、时间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久,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全被怀疑为“想占便宜”。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而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肯中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可例外。
5、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6、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等。
7、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8、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显得过份客套。过份客套不会令对方受宠若惊,而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9、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10、不要在握手时只递给对方一截冷冰冰的手指尖,像是迫于无奈似的。这种握手方式在国外叫作“死鱼式握手”,被公认是失礼的做法。
11、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12、不要以肮脏不洁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13、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污染”似的。
14、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