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需要一个国际坐标


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反腐败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2009年全球国家清廉指数排名中,局势动乱的索马里、阿富汗排名垫底。新西兰最廉洁,得分9.4。中国得分3.6,排在79位。“透明国际”成立于1993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会或会员。该组织此次对全球180个国家的清廉情况进行了评估和打分,评分采用10分制,分值越低越腐败。(11月18日人民网)    

    布基纳法索、斯威士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两个非洲穷国,一个加勒比海小国,在世界体系中跟中国根本不属于一个当量级,很难有什么交集。但是“透明国际”此次公布的2009年全球腐败国家名单中,中国与这三个国家并列79位,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姑且不论此排名的科学性、公正性高低,换一个视角看中国,从全球的视野中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短板,或许更容易让我们脸红心跳、修补疏漏,正所谓知耻而后勇。

    反腐败是不可能关起门来反的,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人流物流在全世界范围内飞速流转,中外商务交往多了,外国人近距离观察感受中国廉政风气的机会多了,自然也会把这种感受带回国去,作为他们向周围人介绍中国时“遣词造句”的干扰因素。“透明国际”公布的清廉指数反映的是全球各国商人、学者及风险分析人员对世界各国腐败状况的观察和感受。虽然,腐败是否能够精确量化仍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按照分数高低排名的直观方式提醒各国在反腐问题上任重而道远。

    反腐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容易使人产生“审丑疲劳”,不断出现的新腐败案例,公众往往从贪污数额越来越大、落马官员职务越来越高等直观地咀嚼出越反越多的愤懑和焦虑,甚至对反腐前景心灰意冷……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缺乏诸如“清廉指数”等来自第三方调查数据的引导,出现了认知上的信息混乱。其实,这样的独立调查又何尝不可以作为政府反腐工作的参照坐标!

    人皆有攀比心理,良性的攀比心态会成为一个人奋起直追的动力,国家更是如此,不仅比经济总量比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要比清廉指数排名的高低。当然,追求排名的高下不是目的,而是使之成为向纵深发展自己的新动力、新契机。在互联网时代,鼠标轻点就可以让我们完成一次跨国的专项指标大比拼,每一次的PK中国都应该站到第一排,这才是一个充满活力、希望,并能够引领世界的大国应有的实力和姿态。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冠名堂皇的理由蔑视、无视这种来自域外的清廉指数排名,用我们的排比句式的语言完成对自己的再一次肯定和褒奖,这样做的好处是,眼不见心不烦,坏处是,你睁开眼那个排名还固执地挂在那里。如果我们真的胸怀天下,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竞争意识,要勇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对手,寻找老师,勇于改正,迎接挑战,敢于胜利。排名79,是一个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