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后推十年


退休年龄后推十年

 

查阅了一些有关人口的统计数据,其中有一组中国人平均寿命的数据,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2008年是72岁,其中男70岁,女74岁。我习惯于用例子思考,面对数据,在意背后的故事及其意义,而不是输入公式去求或证什么东西。读到这一组数据,我想到这么几件事:

第一,女人比男人要多活四年,可是女人却比男人提早五年退休。假设一男一女恰好是平均寿命,女人,55岁退休,活到74岁,这中间是19年;男人,60岁退休,活到70岁,这中间是10年。这种男女的差别,其中有些什么意义呢?女人既然比男人活得久,但为什么退休却比男人早呢?女人老得快,但死得慢;而男人老得慢,却死得快。是这个原因吗?如果衰老与死亡的速度并没有性别差异,那么退休年龄的差别待遇又是什么依据呢?从退休到死去,女人比男人多出9年,如果养老是一个问题,那么女人造成的负担要大得多,这是女人比男人更关心下一代的原因吗?

第二,平均寿命从35岁延长到72岁,中途夭折的人数减少可以提高平均寿命,老死的人延长寿命也可以提高平均寿命。这两者的含意是不同的,老死的人寿命延长比中途夭折的人减少意义更大,意味着衰老的速度在变缓。而衰老速度变缓是一个重要的变数,会改变人们对此前一切与年龄有关的事件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劳动力的使用。我们知道,经验知识是知识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经验知识的积累是同年龄和阅历有关的。为什么随着工龄的延长要不断地给人涨工资呢?因为你的知识量在增加,这种知识增量主要是经验知识。许多活动是越老越吃香,比如中医,比如技工,老师傅掌握愣青不知的秘诀。经验知识随年龄而增加,但有些东西是随年龄而衰减的,比如力气,比如记忆,比如反应速度。衰老进程的延缓意味着随年龄而衰减的这些东西的边际改变,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效果,现在一个六十岁的人,有此前壮年人的身体机能,但是其知识积累量却大过这个年龄段的人。如果顺应这一变化,把退休年龄延后,劳动力的知识存量水平会大幅提高。

第三,不知道什么人弄出了这么一个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所谓老龄化社会。中国被说成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200860岁以上的人口一亿四千九百万,什么比重,算一下就知道。推算下来,201060岁以上的人口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照此趋势,是一个老气横秋的国家。老龄化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一个社会的负担因此大增。无可否认,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果是,一方面少生了几亿人,另一方面造成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人口结构畸变,以及没有兄弟姐妹的社会交易费用可能剧增。但是,对于老龄化问题,我认为可以轻松化解,就是把退休年龄后推五到十年。谁说60岁就是老人呢?你不见他还生龙活虎吗?所谓老龄社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定义产生的。有朝一日,人可以活到150岁,还依现在的规定,60岁算老人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