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知识点1 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知识点2 物质燃烧条件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知识点3 灭火原理
第一,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第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第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4 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金属的锈蚀、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是缓慢氧化。
知识点5 自燃
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温度升高。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引起自燃。白磷容易自燃。
知识点6 爆炸与防爆安全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可燃性气体(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棉絮等)在有限空间内,一经点燃就会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防止爆炸的措施是严禁烟火和通风等。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控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定向爆破拆除楼房,开山采矿。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64分)
1、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2、能证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光 B、放热 C、白磷逐渐减少 D、生成白色固体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汽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汽油有挥发性 B、汽油是液态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没有与氧气接触
4、厨房锅中着火,下列措施最好的是( )
A、用力吹火 B、加入冷水 C、用灭火器 D、立即用锅盖盖上
5、汽车加油站以及油库等地方必须张贴下列那种标志?( )
6、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很剧烈
C、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D、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7、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①可燃物的状态;②可燃物的性质;③氧气的浓度;④燃烧的时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既包含有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稻草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燃烧
9、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着火点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铁在氧气里燃烧与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虽然现象不同,但实质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可以用作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
D、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11、下列过程中包含有缓慢氧化的是( )
①火药爆炸;②动植物的呼吸;③食物的腐败;④酒和醋的酿造;⑤农家肥的腐熟;⑥钢铁生锈;⑦矿石粉碎;⑧汽油燃烧。
A、①③⑤⑦ B、全部 C、②③④⑤⑥ D、都不包含
12、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如煤灰)的仓库进行密封,不让风吹进去
B、为了节约运费、把液化气、烟花爆竹一同携带上公交车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和棉纺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的措施
D、在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1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15、擦然一根火柴,火柴头朝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灭了,其原因主要是( )
A、火柴梗太潮湿 B、火柴梗缺乏氧气
C、温度没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D、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16、草垛或麦秆长期堆放,由于不透风,有可能发生( )
A、爆炸 B、自燃 C、溶解 D、蒸发
17、迷信的人把荒野中出现的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天火”,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
A、爆炸 B、自燃 C、缓慢氧化 D、燃烧
18、下列发生的反应中,不是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是( )
A、白磷自燃 B、食物腐败 C、火药爆炸 D、夏天煤堆自发燃烧
19、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柴草、秸秆着火用水泼灭 B、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C、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扑灭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0、“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
21、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的车厢,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厢的乘客集中到车厢的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2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火灾的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③提高通风能力;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的更旺,这是因为(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24、人们在工作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山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2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
C、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26、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27、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蒸气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28、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9、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0、有道是:水火无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B、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31、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纸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D、水能灭火
32、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下面对灭火实例的原理解释不正确或不完全的是( )
|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
A |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灭火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子下坠;(6)跳楼。
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②铜片上的白磷 ;③水下的白磷 。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 ,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其中MnO2的作用是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 和 。
(4)实验完毕,小花同学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要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
(5)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
3、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Ⅰ |
|
实验Ⅱ |
|
实验Ⅲ |
|
4、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在一个耐热玻璃容器底部放一小块(足量)
白磷,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
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通过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 。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填序号)。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
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
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
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1题3分,2题4分,3题3分,4题3分,本大题共13分)
1、俗话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的道理是什么?
2、扑灭油田大火可采用:(1)使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2)用液态氮等方法。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哪种方法灭火较快,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内都要严禁烟火?
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联盟共和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北约军队准备用一种“汽油炸弹”,这种炸弹在爆炸前首先释放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C;4、D;5、D;6、A;7、C;8、B;9、A;10、B;
11、C;12、D;13、A;14、C;15、C;16、B;17、B;18、C;19、B;20、B;
21、B;22、A;23、D;24、A;25、B;26、A;27、A;28、B;29、C;30、C;
31、C;32、A;
二、填空题
1、(2)(3)(4)(5)
2、(1)①不燃烧;②燃烧,产生白烟;③不燃烧;(2)锥形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冒白烟;4;压缩空气时,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有氧气参加,满足了燃烧的条件;1/5。
5、(1)D;(2)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或要充分燃烧;(3)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或让白烟通过无水硫酸铜);将白烟用火柴点燃(或将白烟冷却得到白色的蜡状固体)。
三、简答题
1、燃烧需要较多的氧气,“空心”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
2、(1)主要是使油井上方缺氧而灭火,(2)主要是吸热导致油井上方温度降低而灭火。方法(1)中由于爆炸在瞬间发生,可使油井上方急速缺氧;而方法(2)主要是液氮吸热气化需要一个热传递的过程,油井上方温度不会骤然降低。
3、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有限的空间内,存在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烟火就会急剧燃烧,引起爆炸。
4、可燃性气体爆炸消耗了氧气,使得防护工事里缺氧,所以士兵不被炸死也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