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历史
    连云港港口集团物流中心组建于2003年5月,地处港城海滨,位于陇海铁路、310国道和连徐高速公路东端起点的港口大港路,人流、车流、信息流的汇集地 .是连云港港口集团旗下唯一具备本港集疏港货物公路运输管理职能,融货物配载运输、网络信息服务、仓储监管保税、国际船货代理、内外贸易中介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也是连云港市乃至苏北地区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目前物流中心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包括位于连云港市临港产业开发区,具备海关监管和保税功能、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港口中云物流园区;位于港口码头前沿、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墟沟东港区货场;位于进出港口咽喉要道的物流信息交易大厅;较为完备的大型集疏运车辆和货源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物流园区仓储管理系统,等等。自身拥有的铁路专用线,各类专用装卸机械和设备,在园区和货场配套齐全。
    物流中心的经营平台有:海上、公路和铁路运输配送平台;汽车运力组织平台;集装箱和进出口件散杂货仓储、监管与保税平台;,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平台;国内外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平台;以煤炭、矿砂焦炭(含焦粒、焦末)等大宗散货为主体的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GPS车辆管理平台;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2005年物流交易额将跃上4亿元台阶。
    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概况
    港口事业飞速发展,经济腹地逐步拓宽,以国际海运和现代物流支撑的物流产业迅速突起,将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满足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连云港市规划建设中云台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区位于连云港连云区,包括东疏港通道两侧,烧香河两岸及这两条长廊的中间地域,东北起后云台山、西南至大岛山,总面积达22km2。
    根据《连云港中云台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期研究》成果,中云台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将以未来连云港港口发展为依托,辐射苏北地区及新亚欧大陆桥区为补充,从而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将按以下八大功能实现:港口物流功能、保税物流功能、临港物流功能、城市物流配送功能、区域物流联运/分拨功能、综合贸易功能、国际商务功能、综合管理服务功能。
    按照连云港市政府计划,连云港中云台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首期启动为4.7km2,根据总体规划设想,首期启动区内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保税物流功能区,为货物保税、国内和国际货物拼装、分拨等服务,占地面积约为1.1km2;二是内河港区,该港区为连云港港口内河水陆联运集散点,占地面积为1.36km2;三是预留发展区(包括高压走廊),该区主要为今后物流发展预留,占地面积为2.24km2。
    连云港发展现代物流园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连云港港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这三个货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一方面是沿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上升;另一方面连云港港环境的改善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促使吸引量增加。因此,以上三个货种还将是铁路疏运的主要对象。但从连云港最近五年铁路疏运占全部疏运中的比例变化情况看,铁路疏运在连云港港疏运中的比重2002年达30%,而1998年只有18.5%,五年内增长了11.5%。铁路集运在连云港集运中的比重达54%,从1999年开始,港口货物的集疏运对铁路的运输依存度逐年加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目前港口货物运营情况看,港口铁路疏运仍然不畅,铁路车皮数量供应不足,铁路陆桥运输之间各货物流通节点的衔接还不完善,港口压货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堆物压力,影响了港口货物通关效率。
    第二,公路疏运成本较高。连云港港城之间朝阳收费站十分具有争议性。收费站一方面给连云港市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用来还贷修路;另一方面又减轻连云港市财政压力,但从目前朝阳收费站主要收费对象的情况看,主要是进出港口的车辆,主要货种是木材、粮食、化工原料及制品、集装箱等港口货物。因此,朝阳收费站的设立,从短期看,增加连云港港集疏运成本。增加客户的物流成本,影响港口的发展。
    从长远看,影响连云港整体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许多港口城市为了港口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都已果断撤消了港口周边的收费站。
    第三,深水港建设欠缺。现今世界港口竞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为枢纽港,而枢纽港的发展特点之一是航道深水化。在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下,港口水深已成为船公司选择枢纽港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而连云港港水深目前只有-11.5米,只能满足1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港,而20万吨级的原油船舶则无法进出港。青岛港由于航道水深达21米,因而原油运输船舶能够轻易进出港,去年,全国原油进口8178万吨,从青岛港进口的原油达2800万吨。连云港市要想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口,就必须加快深水港建设,加快大型码头建设。
    第四,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较低。一是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尽管港口信息化建设取得一些成就,如已建成港口口岸网,但与现代化港口差距较大,离“数字化”国际性大港差距更大,港口信息网络化、系统化程度低,电子口岸系统建设缓慢,信息传递效率低港口EDI中心应用有限,集装箱单证的传输、报关没有真正实现电子化,部门信息分割,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二是不重视港口现代物流业的建设。港口的技术装备、技术运用以及标准化建设仍然滞后,物流资源急需整合,现代物流业管理水平较低,没有认识到港口发展物流应以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为主、扩大增值物流服务的范围、在优势资源上做精做强等问题。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趋势
    从连云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根据《连云港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连云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定位是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以及地区性物流枢纽城市。总体战略目标为:以连云港市沿海港口与新亚欧大陆桥为物流发展支点,充分利用综合运输优势,以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平台的建设为核心,以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市域配送物流为补充,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使连云港成为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及地区性物流枢纽城市。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发展定位:面向苏鲁豫晋诸省、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建设成为一流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信息中心。 
    规模化:综合性的物流中心 
    临港物流的服务对象、货物种类千差万别,而且经营主体不仅包括了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还涉及到很多从事物流活动的生产商、贸易商,因此具有规模大、物流活动类型丰富、经营主体广泛等突出特点,其面积、规模和辐射范围都要远远大于一般的物流中心。 
    依托连云港港作为中国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岸的优势,建设以集装箱、煤炭、矿石、原油、氧化铝、纸浆等货种为主的综合物流运作区域。利用港区散杂货装卸优势及现有码头、场地、设施等资源,构建与相关货主企业等相关联的散杂货物流系统。包括集装箱物流园区、矿石贸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化肥现货交易市场以及氧化铝、纸浆等散杂货货种的现货交易等。物流园区建成后,其主要功能将包括装卸、运输、仓储、分拨、交易、加工、展示、信息处理、金融服务、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
    专业化: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
    物流园区的专业化是指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优势,结合临港产业布局特点及对外业务范围科学定位,不求做得最大最全,但求做得最精最强。
    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既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生产的优质粳米和优质小麦名扬天下,对玉米、大豆、油料等需求量很大。全省江河湖海,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长江、陇海铁路、宁洛、宁合、连霍高速贯穿东西,运河、京沪铁路、宁连、京沪、沿海高速纵横南北。
    2007年1月,国投交通公司与连云港港口集团共同投资6亿元重组的国投连云港码头有限公司(前者占股份65%,后者占35%)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将致力于“十一五”期间在连云港港打造一个年吞吐能力400万吨的国际粮食物流中心。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连云港港口将与国投公司联手,共同发挥连云港港口粮食装卸运输个品牌优势,使港口粮食装卸年吞吐能力在“十一五”期间达到400万吨,将连云港港大打造成为国际粮食物流中心。
    柔性化: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园区的柔性化就是根据用户(货主和承运人)的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综合物流活动。
    连云港港口物流区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服务具有柔性化且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港口物流配送部门,将货源信息发布于电子屏及网络平台上,为货主及车主提供了及时性的信息服务,庞大的运输车队配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货物的全程监控,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快捷。
    合作化:物流战略联盟
    港口从事物流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采取合作化的战略联盟方式,加强与港口腹地及国内外港口的合作与联动,建立港口物流战略联盟,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积极推进港口经营商运作模式,尤其是引入跨国性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如连云港港口集团与中国外运、中远集团的合作,对发展港口物流业务,推动港口经营与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文/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