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是搞管理的还是“收摊子”的?


  今年2月末,合肥各大官方网站上,出现一则招考公告,合肥市城管局公开招聘城管队员。经过初选,3000多人得到笔试机会,第一学历不够本科的被淘汰者悻悻而归。最终,100名第一学历达到本科的幸运儿挤入了合肥市城管局的大门,其中包括11名硕士毕业生。他们的主要专业涉及法律、计算机、规划、广告美术、市政工程等。(23日中国青年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11/1123_17_1446550.shtml

  城管队伍素质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合肥招聘百名大学生当城管队员,引发公众关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儿,何况其中不乏硕士毕业生。而法学硕士沈黎红一句城管执法体会,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城管与摊贩之间矛盾、纠葛长期难以化解的症结所在:“过去以为,我们来是搞管理的,开着车子,巡查一遍,没想到我们就是来‘收摊子’的。”

  纵观过去发生的城管执法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因“收摊子”而起,城管上街执法,就是收摊子,收不到就夺,夺不到就打,打不赢就“跑”,也许城管人员自己也清楚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不够人性化,因而也就发生了围观、拍照者同样被殴伤、打死的恶性事件。

  如果城市管理者真正站在管理的角度,而不是简单的“收摊子”,也许情形会大不一样。比如城市规划多从民生的角度考虑,给摊贩预留生存空间;比如城管执法者能像那些年轻大学生一样,表现出“可爱的固执”;比如平时不总是居高临下,对群众亲切一些,甚至主动帮着解解难,执法者与被执法对象之间未必总是那么紧张,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

  不过,当有人抱怨大学生城管队员“温柔执法”效率低下,说一百句还不顶老城管一声吆喝时,当老队员向新队员灌输“不采取强制措施,解决不了问题”的经验时,当新队员面对摊贩问及“该在哪里经营”而语塞时,当有新队员表示有一天可能撑不住会学老队员的那招时,越发让人觉得,城管是搞管理的还是收摊子的,这还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