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胡舒立的新一期《财经》……


    胡舒立离开后的《财经》杂志亮相了——给人不大自信的表现。

    最引入关注的,是胡舒立写了很多年的卷首语——“财经观察”的变化。这一回,王波明亲自披挂上阵、操刀弄笔。但是,以往犀利深刻的公共观察变成自怨自艾、自勉自励的文字。很明显,总编辑想向读者交待胡舒立走后的情况,吐之而后快。而我觉得大可不必。

    媒体是公器,读者未必在意到你必须发社论讨论你家里的那点事儿的地步。

    一辆公共汽车坏了,你没必要在车厢内张贴告示,讲述故障细节细节、发表技术感慨。修好就行了,勤于检修保证质量,让乘客不为车辆的安全操心才是最好的公交公司。

    除了这个私家“卷首语”外,新一期《财经》杂志大部分文章都是特约撰稿人写的。人去楼空,只好请枪手了。枪手们的枪法或许很准,可是来路不正、立场各异,子弹乱飞就很不妙了。雇佣军是无法保持《财经》原有的风格和立场的。

    让人揪心的还有版权页上的记者编辑名单,以往挤不下的西方,这次却稀稀落落。人去楼空外还有人去纸空。吸取教训吧,这么多广告费,请些好记者还不容易?北京这方面的人才多的是啊。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