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之(309)——中国为什么“规划”多如牛皮膏药?


继今年2月份出台的“十大振兴规划”后,中央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近日又暴“好消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马上出台?

据可靠消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述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内容不是全部包含于之前“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中的吗?这里还暴露出另外一个问题,即,作为中央政府一年内出台“十七个”纲领性的产业规划,那么到地方各级政府,相应的产业性倾斜政策或具体重点发展项目会有多少呢?有人做过统计吗?

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乐于做“振兴规划”(一年内两次大振兴)?地方各级政府为什么忙于跑规划(据说地方各级政府都在京设有专门跑部门、跑规划的指挥部)?无外乎一个目的——皆为利来。这个“利”包括:政绩、中央拨款、政策性倾斜、银行信贷、活跃地方经济等,进而渔利于其中。

笔者在之前的有关文章中就指出:“因‘振兴规划’的巨大诱惑,不乏有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因项目资金的巨大投入,必然导致又一次泡沫的吹起和过剩产能的出现,这是狂欢?还是灾难?

与其说一系列的“产业振兴”是造福于民的好举措,不如说,这种多如牛皮膏药的“振兴规划”正是应少数既得利益者所需,而慷国家公权力、社会公共资源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