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枋:退出政策下的房地产会否继续看高?


    面对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再度抬头等因素,扩张型政策的退出选择受到了各界关注。央行连续七周回笼货币,让扩张型政策面临退出似乎得到应证。
    基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未来这种货币净回笼局面或将成为常态。不少专家认为,明年扩张性政策必然面临退出选择,只是退出的时间点现在并不好准确预测。

    早在11月20日的2009年全球CEO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银行体系需要有一定的利差,“存款利率过低或者将近零利率,有时就会减少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进行服务的压力。” 虽然当日周小川避谈明年是否加息,但市场普遍把他的这一言论视为政策转向的暗示。

    分析周小川的整个讲话和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几个基本判断。
    一是,近期央行“适度微调”,通过央票来回收流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近期货币政策会发生大的转向和紧缩。因为今年扩张性政策带来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资金并未按预期向实体经济流入。但能肯定的是,2010年必然面临扩张型政策退出这样一个主题和政策任务,三季度的动态微调,是2010年政策退出的一次预演。有专家认为,由于通胀压力很可能得到缓和,2010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是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流动性管理。
    二是,明年起码会保证适度的存款利率,周小川暗示的潜台词是,有加息的可能。鉴于资产价格与资源价格的过快上涨,其拉动物价水平上升压力较大。有专家认为,预计货币政策将会在明年7月后从适度宽松逐步走向中性偏紧,二季度后或小幅加息一次。
    三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从金融安全的高度,周小川在解释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矛盾和担忧的心态。他警告说,在实体经济领域,一些常规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在投资方面必须小心。
    周小川认为中国必须在投资方面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需求正是这个新的增长点。
    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需求有两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但考虑到,一部分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不一定有充足的自身项目收益,而筹集这些项目资金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一种是以城市政府所拥有的土地做质押进行融资,一种用综合收费能力来保证支持项目的还款能力,而不是靠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解决得不好可能造成政府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欠缺和银行不良资产升高等问题。而城镇化过程中最大的住房需求有其必然性和好处,是健康的,不会造成产能过剩。

    周小川的这种表述,既有为房地产贷款解释之意,同时也有对银行作为一个需要盈利的经济体的理解。
    问题是,在既保证中央政府指令下的投资拉动GDP的战略得以实现,同时又防止银行不良资产走高,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如要确保今年上马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致烂尾,就必须保证继续的资金供应;如要保证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致走高,在项目本身收费能力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就必须保证地价的稳定甚至高走。
    问题是,既要满足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贷款的宽松化;又要采取紧缩房地产项目贷款的货币从紧政策,以控制地价房价的泡沫化。这也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所以明年的货币政策面临各种深层次矛盾的交织,目前是一件很难厘清迷局的事情。综合各种因素的博弈,资深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认为,最后的结果或许是:基础设施投资必须适度跟进或放缓,地价的稳定和上行趋势仍然不可逆转,房地产贷款会向廉租房大幅倾斜,纯商品房的房地产贷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消费贷款会适度从紧。
    房地产股票在2010年的春节之前,会走出最后一波大阳的行情,因为今年房企的收益超过预期。2010年,房地产的走势取决于虚拟经济的泡沫程度与实体经济的复苏时间的博弈,取决于通胀的烈度和民生基本生活水平的博弈。房地产开发商最好在2010年的春节左右进入“收官”阶段,待形势明朗后,再确定2010年及其随后的中长期开发战略。[文章来源:卖楼吧 www.mailouba.com—许子枋房地产咨询专栏]。

   (本文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