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必须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


    11月24日26日,南京市网络发言人培训班在南京东南大学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谢耘耕教授应邀为南京市政府各部门100多名网络新闻发言人讲授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管理策略。

    谢耘耕教授认为,从2003年开始,中国官方就开始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地方、各部门也纷纷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和出台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日渐成熟,日趋专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传播通常采取简单而滞后的新闻发布方式,这种“慢半拍”的传播方式,在迅速、快捷的新媒体挑战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2008年9月21日,四川广元出现柑橘大实蝇虫疫情。虽然当地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做了很多沟通工作,但却收效甚微,其根源在于沟通渠道的“错位”——政府公开回应的新闻信息集中于传统媒体;而“蛆橘”的负面言论集中于移动短信和网络媒体。政府对于手机短信传播的忽略,造成了沟通的失效,最终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在政府进行危机传播时,必须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从信息传播中传受关系的角度,政府的信息发布和管理的渠道应当尽可能覆盖网民接受信息的渠道,随着网络应用的进步而拓宽,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消除政府与公众在沟通渠道上的基本障碍。从某种角度来说,网民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途径,都可以成为政府拓宽信息发布和管理渠道的范围。

    南京市政府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政府应对新媒体的一项积极措施,也是民意所趋,有助于推进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与管理。但要真正贯彻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部门不能仅仅止于网上回复,还要看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对那些办事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要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