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佩你,美国博士!


     

两天前,同一位美国来的朋友见了面。是好朋友介绍的,说他正在做汽车方面的课题,需要了解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些情况。朋友知道我做过多年的汽车媒体,所以特意找到了我。

见面后才知道,这位中文名叫韩睿德的朋友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在读金融博士,他要做的课题也是毕业论文,主要研究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包括国有、合资和民营企业)的管理关系。由于这个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太大,所以他选择了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汽车产业。

韩睿德的中文说得很好,因数年前在成都教过两年大学,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但他说他们之间从来不讲中文)。从聊天的内容来看,他在此前做了很多关于中国汽车的“功课”,虽然称不上是“中国汽车通”,却也比较了解中国的汽车产业,至少一些基本情况是熟悉的。

从韩睿德口中得知,他这次调研完全是自费的。除了北京,他要分别去成都和上海、杭州等地,可以说,只要能找到的调研途径,他准备全都利用起来。为了省钱,他此前是住在北京大学,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换住到一座公寓里,每天150元,吃饭则经常是在楼下买一碗刀削面。

或许觉得要好好利用我这个“专业人士”的资源,那天,韩睿德跟我探讨了大半天,从饭馆一直聊到咖啡厅。他问的问题都很细,有的甚至要求我讲出背后的故事来,有些问题于我是司空见惯,于他则是前所未闻,因此,他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见答案死不休”的态度。

此前,韩睿德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他说读这个金融博士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且全是脱产,但他觉得十分有必要,可以让他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来到中国后,对中国汽车了解得越多,他就越觉得自己的这个选题有研究的价值。

我也认识中国的几位博士,他们做课题似乎没有韩睿德这么复杂,更不会自费出国去研究一个自己喜欢的课题。除了学习时间长短不同,我不是很了解中美之间的博士研究有多大区别,但这两年常常在报纸上看到有博士抄袭别人的论文,这样的人显然不会去像韩睿德这样认真地去对待一个课题。博士论文我虽没写过,但却曾经帮助别人写过硕士论文,由此我也知道一些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论文选题的。

看着韩睿德了解中国汽车业情况近乎“贪婪”的样子,我感慨万千,从心中敬佩这个已经不年轻了的老外。确实,无论是研读学业,还是对待工作,我们太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了!而现时的中国,倡导这样的精神显得很不时尚,甚至有可能遭到别人的白眼。每每看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些怪现象,我总感觉,这个社会缺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现在,在一个老外身上体会到这样的精神,心中竟然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