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下班时分,传来联想集团回购联想移动的消息:联想集团宣布斥资2亿美元,收购从事手机业务联想移动全部权益,其中1.54亿美元将以现金代价支付,余下4600万美元将按每股4.407元发行8089万股代价股份支付。
这则消息即令人震惊,又不出意外。2亿美金的收购在中国IT业界是一个大数字,但是对于联想而言,这个收购是必然的,甚至应该不需要发生的。
2008年年1月底,阿梅里奥做主,把联想手机作价一亿美金卖了出去,理由是两个:一个是需要专注,更加专注于PC;另外一个理由是,联想手机业务规模小,1亿美金的盘子,占集团营业额的2%,而且亏损严重。
短视的职业经理人只要业绩,不顾长期发展;只要利润,不顾人情面子,将联想移动卖了个好价钱,让业绩上升了一大块。但是,这样的业绩是无法持久的,终于,2008年年年底传来了联想集团历史上首次巨亏的消息。
专注于PC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短视。硬件行业早已向应用化、服务化转型。单纯的硬件只能是限于价格战中,在价值链中,连代工的地位都不如,仅仅是CPU厂商的分销商而已。在这样的视野下,出售手机获得的利润掩盖了战略上的失误,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所以,老谋深算的IBM坚决走应用和服务的道路,一骑绝尘。
PC行业的应用化和服务化态势一度被掩盖了,到是通讯产业的发展提醒了人们。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仅中国的手机用户就达到7亿,2008年的销量达1.56亿,这样,单纯硬件的销售已经是比山寨还山寨的行为,应用和服务成为重中之重。
伟大的乔布斯在拯救苹果的同时,驱除了通讯界人们眼中的迷雾。IPHONE的硬件、应用和服务一体化的模式,使得它以2%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手机市场50%的利润。而继续坚持硬件、外观路线的摩托罗拉们纷纷开始坠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由此,通讯业开始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革命:联发科将手机制造业变成了比种白菜还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件伟大的技术变革。而智能手机的发动则将手机的功能无限扩展、应用无限丰富,让人们感叹移动生活的美好。
而PC行业则一直固步自封,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受制于wintel体系,这个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没有给用户带来应用和服务的革新,只有所谓的CPU速度的增长。而CPU速度增长的神话,又被上网本击碎: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快的速度,要的对人们生活质量改进的东西。
于是,通讯产业开始大举进攻PC业的传统领地,使得PC巨头们不得不开始向通讯产业靠拢。由此,掀起了3C融合的大潮:计算机、通讯、内容。
联想手机的布局是2000年开始的,一直成绩不错。在布局的同时,还有联想IT服务、联想信息服务。这样,在联想的战略中,3C的布局是清晰而极富远见的,就像联想在全球首个倡导家用电脑理念一样,联想的3C布局也是世界领先的。
但是,这两个优势布局一度被抛弃了,而且偏偏是在节骨眼上。联想2008年的巨亏的核心原因就是消费类产品过于单薄。而手机业务的出售,更是让联想的产品思路进入到了难以置信的狭隘的程度。在联想的历史上,它的产品布局从来没有和世界的发展、和业界的发展有如此地大的差距!
拨乱反正的日子终于来了,联想2009年年初的巨大调整,柳杨组合迅速让联想进入到盈利的大道,同时,idealife所倡导的消费产品、应用与服务全面启动,而回购联想移动的动作则正好说明:联想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以移动互联网作为联想的最高战略!
很有意思的是,10年前的此时,正是联想互联网战略发力并初出成果的时候。1999年是联想的互联网(Internet)年,同年11月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因特网电脑——天禧电脑。这款电脑以全新的外观、深入的互联网应用,与FM365网站所提供的内容服务的无缝集成,成为联想历史上最成功的电脑,盈利巨大,且获奖无数,一举将联想推向世界PC创新的大舞台。
此次,联想集团的三块组合即将呈现:联想PC,联想移动,形成了IT和通讯的两座山峦,IDEALIFE则发起应用与服务的力量,由此,联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开始发力了。
毫无疑问,联想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整合其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资源,但是,联想移动的回归,让联想感到如鱼得水:联想移动的团队从吕岩到陈文晖等等就是当年天禧电脑的研发团队,具有根深蒂固将互联网与产品结合的基因,不需要磨合。而他们对移动用户、产品和市场的多年实践,会让联想的移动互联网之路更加顺利。
因此,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联想就将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上发布一系列的重要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方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