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金川的抗争呐喊文章汇总


目录  

遗书举报的沉重与悲怆   

  高三学生服毒自杀遗书揭露学校歪风  

  校园的“御用化” 导致李金川“被自杀”  

   李金川之死救不了沦丧的师德  

该不该教五岳散人:孩子,这个世界的荒诞不该你承担六 孩子抗争不正之风

假如李金川不自杀 / 辣眼时评

原创《写给李金川同学,你的“转身”我不懂》

   

遗书举报的沉重与悲怆   

叶传龙 刊发时间:2009-11-28 16:22:25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列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一次考试费没交即被停止考试,并被调入平行班”……反映这些问题的是河南郑州市新密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学生李金川。 118日 晚,该生在学校服毒自杀,在他   

   

留下的遗书中发现了上述内容。(1123日中国青年报)   

    透过遗书,并不能解开李金川自杀的全部谜团,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不良行径和学校的管理缺失。从这一点看,李金川的自杀遗书也是一封以死相谏的举报信。   

    孩子的眼中容不得沙子,教师的不良行为和学校的管理漏洞同样令他们愤慨,但是,学生大多止于议论,真正敢于将其揭发出来,让涉事教师和学校受到查处并不多见,以生命代价来换取更为稀少。对此,我们不必苛求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举报方式的失当和生命意识的淡漠,也许凭着学生的判断,举报即使到达学校,也难免学校与教师坐在一条板凳上,选择以死相谏可能就是最好的举报方式了。这也说明有关部门管理失察,举报不畅,查处不力。   

    在李金川的遗书举报中,有一些关乎教师的品德,如教师嫌贫爱富势利眼,我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而有一些则是涉及违法违纪,如教师在年级办公室看黄色录像;政教处老师对谈恋爱学生打耳光;副校长的北京现代轿车从何而来等等,都需要有关部门通过认真调查,查明真象,严肃查处,绝不能让举报人白死。   

    一个花样年华匆匆凋谢,让人再次感悟生命之轻。遗书举报未免悲怆,根本不值得赞许,但也不能只是一声叹息。中国青年报在报道此事的同时配发了一篇评论,呼唤拯救滑坡的师德,笔者以为,这并不是李金川之死和他所留遗书的价值所在,其更大意义在于直指教育腐败,整肃教育风气。   

    李金川的遗书中隐含着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令人遗憾和悲愤的是,当地警方只对遗书内容作选择性公开,事发学校对此事至今没有足够的认识,还企图通过下达封口令来掩饰真象,归避责任,这都不是明智之举,我倒希望涉事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对照李金川遗书揭露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就不枉死一个李金川了。  

    高三学生服毒自杀遗书揭露学校歪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4 07: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为什么我的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办公室看黄色(录像)……还有没有点人民教师的样子?"  

  谁来拯救滑坡的师德  

  师德?  

师德滑坡的社会危害显而易见。李金川的自杀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校园不正之风和师德滑坡也是诱因之一。不少学生表示,最痛恨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校存在各种腐败行为。  

校园的“御用化” 导致李金川“被自杀”  

阅读(646) 评论(9) 发表时间:20091124 10:42   

http://qzone.qq.com/blog/622008855-1259030553   

 

 

    

    

6年前,湖北27岁大学生孙志刚的死亡,让我们修改了收容条例;1个月前,河南18岁青年孙中界断指证清白,揭穿了警察钓鱼执法的黑幕;10多天前,郑州高三学生李金川,再次以极端的方式,向我们揭示教育不公带给孩子们的伤害。不同的是,前两者带给了这个社会以积极的促进,而李金川以死相谏,不知道能不能给腐朽透顶的教育以惊醒?
为什么人们总得以极端的方式,才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为什么非得要等到人们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有关部门才会来关注?这是社会强加给人们的思维逻辑。
让我们来看看李金川在遗书里的死亡独白:
我曾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刘伟老师虚伪、势利,外强中干。为什么我的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年级长)办公室看黄色(录像),你就恁憋得慌,在家看不中?还有没有人民教师的样子?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去道歉,你咋就恁恶心,恁有骨气……还有副校长郭文,谁知道一个高中的校长是怎么开上北京现代的?看看这所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她似乎只有两种功能:一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二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
李金川是一个成绩和人品都很优秀的学生,但因为交不起189元的考试费,被副校长停考两科,导致他成绩下滑被分到了慢班;班主任的势利和嫌贫爱富,导致李金川看穿了的虚伪和市侩;李金川说,看看这所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她似乎只有两种功能:一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二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
从遗书,我们足以寻找到李金川死亡前的内心轨迹。表面看,是班主任的势利、校园的御用直接导致了他死亡的冲动,但真正的原因,是恶劣的社会风气浸透校园,是权贵势利污染校园,导致贫富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才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只得以极端的方式,让教育公平再次成为我们议论的教育话题。
李金川的死亡,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财富、权势面前的低三下四,当教育成为御用的工具,贫困家的孩子看不到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只能默默感受来自金钱和权贵的蔑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价值观,正在被膨胀的金钱观、权贵观所扭曲。看看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都被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了:6岁小孩说,我长大了要当官,那样就有很多人给我送东西;10岁的娃娃为了获选班干部,要给班主任送礼。是谁在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财富和权贵的奴隶?我们到底要给这些孩子灌输怎样的价值观?
我不知道李金川的死亡,有没有模仿孙中界们的痕迹?什么事情非得要逼迫一个尚未成年的高三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一定是他内心已经充满了太多的无奈、无法、无力和失望。他一定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在权贵和财富面前,他只是一个渺小的弱者。
     117 ,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刚刚发表了施政演说,要着手解决教育公平。8
日,李金川就以死亡的方式,给袁贵仁的新政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不知道新部长在今后的工作总结中,会不会想起李金川?   

   

  在当下多元的文化背景中,极个别学生本来就缺乏信仰,思想混乱。如果再遇到唯利是图的老师,得不到很好的言传身教,就会加剧他们思想的混乱,甚至会颠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教育部门有必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教师的道德标准作出严格规范,谁道德滑坡谁就应该受到惩治,甚至被清除出教师队伍。  

  2009118日晚,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5班学生李金川在学校服毒自杀,经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年仅19岁。正当人们对他的离去充满疑惑之时,一封遗书的出现瞬时激起千层浪。  

  1114日,记者见到了李金川的父亲李建彬。  

  李建彬介绍,李金川是个懂事的孩子,长这么大,家长从来没有打过他。每次放假回家,李金川都要给家里带水果、蔬菜。一次,李金川还专门买了10斤鸡蛋带回家,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平时舍不得吃。  

  但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却没能懂得这个世界,最终选择了永远离去。  

  我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己的解脱”  

  晚上10点,如果在往常,正是李金川和他同宿舍的4个室友坐在床边用热水泡脚的时候,他们会边泡着脚边讨论白天发生的事儿。但118日的这个时间却与以往有所不同,直到很晚,李金川才慢腾腾地回到宿舍,一进屋就爬上床,把下午刚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卷、瓜子分给大家吃,紧接着就盖上被子蒙头大睡,没再说一句话。  

  不到一分钟,其他4个同学就看见被子里的李金川不停地颤抖,问他怎么了,他却说没事,但还是在不停地发抖。紧接着,室友们掀开了李金川的被子,发现他的嘴和鼻子有东西流出来,全身出汗。师生们把李金川送往医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李金川最终还是没能活过来。  

  记者了解到,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每晚950分下自习,但在此之前,同学和老师并没有发现李金川有任何异常。因此,李金川确切的服毒时间,应该在晚上950分到1005分这段时间。  

  119日,事情突然发生了新情况。当天,警方通知李建彬,说有同学在李金川的课桌上发现了一份遗书。在刑侦队办公室,李建彬的家人在电脑上看到了扫描的遗书照片。  

  1114日,记者看到了这份遗书,共有8页纸,分别在115日和8日写成,从复印件的痕迹来看,遗书是一个32开的日记本。  

  爸、妈,对不起,最对不起的是你们,儿子无法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无法为你们养老送终……我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己的解脱!祝活着的人们活得幸福!”  

  这是李金川115日写的遗书,在这一页的最下方,他还用简单的三笔勾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  

  李金川在遗书的第一页写道:我曾经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残酷的现实。×××(即下文提到的刘伟——编者注),虚伪、势力,外强中干。为什么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年级长)办公室里看黄色(录像),你就恁憋得慌,在家看不中?还有没有点人民教师的样子?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去道歉,你咋就恁恶心,恁冇骨气……还有×××(即下文提到的郭文——编者注),你更不是东西,谁知道一个高中的校长是怎么开上北京现代的?看看这所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她似乎只有两种功能:一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二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  

  李金川的同学反映,出事的前几天,李金川在学校没有发生什么和往常不一样的行为,仍然是上课、踢球、休息。  

  都是学校给逼的,俺孩儿受了委屈,结果寻了短见。李建彬愤怒地说。  

  据李建彬回忆,在李金川读高二下学期时,一次考试,由于要交189元考试费,李金川没钱交,结果副校长郭文(在遗书中提到的)没让他参加考试。两科考试过后,李金川找到郭文保证一定把考试费补上,郭文这才让他参加了下面科目的考试。  

  孩子的死,是学校给逼出来的”  

  俺们家是农村的,条件很苦,听孩子说,学校前几天刚让交过200元的材料费,才几天的事儿,孩子确实再拿不出189元了。李建彬说。  

  我们后来才知道孩子受了委屈,但是没有办法了,孩子还是被分到了平行班李建彬说。  

  李建彬所说的平行班,其实就是学校搞的快慢班中的慢班,而李金川正是因为缺考两门课才导致成绩大幅下滑的。  

  李建彬介绍,当地有一个说法,在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如果能进快班,就意味着能考上本科,但如果进了慢班,最好的学生也只能去上大专了,因为两个班的成绩确实差了一大截儿。  

  我认为,孩子的死和这个有很大关系,是学校给逼出来的!李建彬说。  

  李建彬告诉记者,有件事他感到很后悔。  

  按照成绩排名,李金川被老师(尚某某)安排坐在了教室的前排,但之后,李建彬每次去学校看孩子,就发现孩子的座位一次次地靠后。  

  每次听孩子抱怨老师唯利是图,家长请客就给学生调到前边坐时,李建彬总是说:你在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老师怎么样不关咱们的事,好好学习吧!现在李建彬最后悔的,就是当时没把孩子的话当回事儿,如果俺也给老师送点礼,孩子就不至于从最前边坐到后面了,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就不会去做傻事儿了。”  

  李建彬说:俺娃的死不可能是因为抑郁症,他们是在诬陷俺娃,推卸责任。李金川留下的遗书。  

原创《写给李金川同学,你的“转身”我不懂》  

 今天早上拿到昨天的《中国青年报》,看到了特别报道中赫然的标题河南省新密市一高高三学生自杀,遗书透露不满学校的不正之风。看完全篇,不禁愕然!

  作为河南的同胞和同龄人,我实在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在为他的毅然决然选择死亡这条路捶胸顿足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当今社会滑坡的师德问题感到棘手和义愤填膺。

  新密市一高出了这样的事情,校长竟然封学生的口,这样的校长应该遭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道德的双重双轨。如此的不称职,让人寒心,几近周身渗寒入髓,让这个本就寒冷的季节里,雪上加霜!

  看了你的遗书摘抄的内容,我一面对这所学校的垃圾群体老师怒不可遏,一面又为你感到你是一个坚持正义孩子。

  你正在心理塑成的时期,看到这种腐败,遇见这等的事情,你变得不知所措,感到了茫然和彷徨,其实你应该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没有涉及到你,你就活好你自己,人是给自己活的,不要成为一句口头禅,你要落实到实处。有人说,这是个人主义其实不然,这恰恰是你活得有价值有尊严的前提条件!

  高中的时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全部都是废话,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这个社会也想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可是这个社会不允许。为此,一些人纳闷,不解,甚至纵观古今,不论乡间的野史,还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达官显贵,都想给这个世界洗洗脑革除弊端,可是最终呢?忠诚被流放,名士则被放逐左迁,落了个什么下场!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种种污吏之气,只能选择任期横行,任其张牙舞爪,任其自生自灭!我想这也就是历代朝廷更新的根由吧!

  你要与这个早已虫蛀的千疮百孔不忍卒读的世界进行抗衡搏击,拼个鱼死网破,最终失败的只是你自己。以己之力,哪怕是力能扛鼎,最后也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社会太混了,一个浪头袭来,我们就翻不了身,从此就沦落就落魄!

  你要学会适应啊,可是你没有适应,选择了逃避,结束了自己花一样昂扬朝气的生命,给了这个社会有力的一击,重重的打在了一些人的脸上,给予他们惊醒!

  对于这件事我不敢妄加评论,我也是个孩子,我也曾经历过高中,我也是学生,我什么都懂!可是我们大家都在缄默,冷眼旁观隔岸观火。高中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个敲门砖,一个跷跷板,学校早已不是什么清静之地,它沾染了太多的世俗,已经变成了一个风骚的少妇,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都令人作呕!说到更加露骨点就是一个妓女!

  李金川同学,你走的很潇洒,无牵无挂,云游在世间一遭,看到了世间的龌龊,洞穿了世俗的窝憋,你小小年纪就走上了不归路,图的是什么?你真的以为你的死就能换来整个教育界的整风运动!充其量,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师德问题退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的灼灼关注,和舆论的督察,可是过了一大段时间,等到一切尘埃落定风平浪静过后,社会还是照旧,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更是一个根深蒂固老生常谈的道理。社会不会因为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而改变,我们都是这其中的棋子,我们没有翻云覆雨颠倒乾坤的功夫,所以我们向这个社会妥协,发明了所谓的糊涂学,其实就是明哲保身的保护膜,是一种懦弱的铠甲。我们由此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自己乐的其所,管它室外春夏与秋冬!

  看报道说法医鉴定你有抑郁的倾向,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看到你的相片,站在石拱桥的前面,芊芊绵延藤类蕨物的面前,抿唇含笑,还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如此阳光帅气的孩子怎么会抑郁,更谈不上厌世!这只是在为学校的找开脱的说辞,想逃避其责任!你是因为把这个世界都看透,看的清清楚楚毫不含糊,所以才选择了从这个世界消失。可是,你又是多么的傻啊,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一夜间形销骨立,你的亲人们哀恸不胜,你的奶奶当场昏厥,你的同学们悄声饮泣,你是一个自私的孩子,你完全不有考虑到别人的切肤之痛!

  看报道说你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买水果蔬菜,甚至还买了10斤鸡蛋,因为你知道你的父母舍不得吃!你的父母为你憔悴,为你呕心沥血,可是你呢?你给了父母这样的一个转身,恐怕他们下半辈子都会难以熬过凄清的寒夜,未来生活的凄风苦雨,你又怎能体会得到!仅有一句原谅我不能为二老送终就够了吗?你是一个狭隘的孩子,不能大爱!

  你应该看到这个社会还有阳光的一面,那些见不得天的糗事一定会一件件在岁月的打磨和筛选中被曝光,拎到太阳光底下曝晒,接受人民的唾弃和谩骂!

  你是高三,离你憧憬的大学仅有一步之遥,何况你的学习成绩还那么好,你就这样走了,留给的遗憾不能弥补!让你的全家轰然坍塌,跌落到了冰点以下。

  学校的思想教育为何不抓,是不是只注重升学率了,我不说话!我沉默。

  有人说,学校不是有评风工作吗?那也只是个形象面子工程,你对这个老师评价差了点,可是他到年底奖金照样拿,无痛无恙无关是非!学校有监督举报的信箱,可一年到头总是瘪瘪的,谁敢啊!一所学校都和当地的电视媒体混熟了,后面都有强大的支柱和后台,新闻监督的透明度说到底只是一种美丽的谎言!至少对于一些贫瘘的山区高中而言这是一个不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含垢忍辱,我们是单一的个体啊,只要把事情闹开,我们也脱不了关系,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就逸散开来,我们也是辍学,不得安宁!

  李金川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历史……这要纠缠开来,就无休无止了!

  寥寥数语写了这么多,只希望你能一路走好!

  你就这样转身走了,给了这个社会面无全非的一个简单的缩影,我一直都不懂!

  默哀!  

两个青年,两种结局  

 

  A  

  两个青年,一个已经死了。  

  118日晚,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5班学生李金川服毒自杀。李金川留下了一份遗书:我曾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残酷的现实……”  

  李金川所说的现实是怎样的呢?首先是他的班主任——此公在办公室看黄色录像;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去道歉。李金川的座位一次次被往后调换,是因为没有给老师塞钱。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更多的事例:在该校,学生请假要给老师塞钱,否则不准假;学生违反纪律,只要家长及时请有关老师吃顿饭,送点礼,就能免除停课处罚。  

  李金川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有一回,俺班的一个同学因违纪被劝退了,但他很机灵,当场给了班主任300元,老师马上就让他上课了,这下省了好几千,像这样的肯定是没上报到学校,不然这点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B  

  李金川是一个有理想,关怀社会,思考生活意义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钱,喜欢权力,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而争得你死我活,为什么社会越发达成长出来的人却还不如原始社会人类的纯真?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的没意思!”  

  敢于怀疑,长于思考,不甘随波逐流,恰恰是当下最可宝贵的,也日渐稀缺的品质。我在揣测,李金川是否知道鲁迅关于韧的战斗的主张?如果他多读一点鲁迅,他会不会更坚韧一点,不那么容易折断?  

  鲁迅作品在中学教材里越来越少了,在精神文化中日趋边缘化——越是需要,越是稀缺;越是泡沫,越是走红,包括国学热。这既是一个悖论,又不是悖论。  

  C  

  两个青年,另一个还活着,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学生胡华凯。  

  胡华凯,浙江工商大学的裸奔男22日,遥控器按到钱江都市频道,正好在辩论胡华凯裸奔事件。正方、反方嘉宾分列两边,唇枪舌剑;胡华凯坐在中间。主辩嘉宾年纪都比他大,有学者教授专家一类头衔,但是其中几位的思维水平、精神视野及演讲风度,显然不如连毕业文凭都可能拿不到的胡华凯。  

  看了这档节目,才对胡华凯有了一个初步的,但还算全面的了解。不甘沉默,有怀疑精神,要发声,胡华凯跟李金川很接近,可以说很一致。听他们辩论时在想,如果李金川多一点胡华凯的旷达,多一点自嘲精神,会一点恶搞(比如裸奔,比如裸而不奔或奔而不裸),也许他就不那么容易夭折。  

  这也许是苛求李金川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个体,不能把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活动方式强加给另一个人。但是,不够旷达会成为一个中学生结束生命的原因,责任在谁?他的老师倒有勒索学生、考验李金川意志品质的自由,责任在谁?  

  D  

  今年7月,兰州老人阎政平,因为痛恨汽车屡屡在斑马线上撞死行人,捡了砖块站到斑马线上,汽车过斑马线不停,他就用砖块砸车,很快以砸车老汉闻名。当时钱江都市频道也做过一期辩论,反对一方的理由,跟这次一样: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样,社会不就乱套了如果大家都裸奔,还像什么样子  

  这种担心,善则善矣,却不无乡愿气。如鲁迅说的那样,这是明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在一个尊重个性还没有成为普遍意识和行为准则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大家都像他一样的。我们早就学聪明了,知道怎样驱利避害,怎么可能去为他人,为大众的利益去冒险(如砸车)?或者为一文不值的话语权去丢丑(如裸奔)?这种事情只有极个别的傻瓜会干,即便是极少的几个傻瓜,也是不见得容于这个环境的。  

  E  

  尊重个性,尊重个性选择,应该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之一,五四一代及后继者近百年来为之呐喊、争取。反方人士一再问胡华凯:你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呢?难道就没有正常渠道向学校反映你的意见吗?  

  且不说所谓正常渠道往往运转不正常——各种体制的通病就是僵化,迟钝,所以才需要个性化的、另类的、过激的方式来刺激它、激活它——个性是社会健康的活力之源;即使从个人主观方面说,采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这是他的自由;一个人喜欢这样做而不喜欢那样做,并不需要理由。一定要逼问人家为什么,暗含着这样的逻辑:你说不出一个众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为什么来,你就不能这样做——还是不能容忍个性。  

  浙江工商大学对胡华凯的裸奔表示不提倡。校方也有表达态度与看法的权力与自由;但是校方没有动用权力去处罚,去禁止,恪守了大学精神的底线;换一所学校,或者换一个校领导就未必了。  

李金川之死救不了沦丧的师德  

2009-11-24 08:10:35    来源: 辽沈晚报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一次考试费没交即被停止考试,并被调入平行班”……反映这些问题的是河南郑州市新密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学生李金川。 118日晚,该生在学校服毒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发现了上述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认为,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用死解决问题是很懦弱的行为。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李金川同学面对的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很艰巨的挑战,解决得好坏又实在事关重大,他不是为私情而寻短见,也不是为学业,甚至不是为家境贫困而寻死,所以他有道义的优势让外人关注他的死。  

  就我个人而言,少年时代的终结便是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无聊平庸之辈的那一刻;后来能安然接受这个事实,当真是我壮怀激烈时所无法想象的。大概就是因此,在我看《麦兜响当当》时才会那般撕心裂肺。所以,在我看到李金川本人的遗书时,是非常想站在生死之外,去尝试理解他的痛苦和希望。  

  关于我们的一些学校里会出现这样的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一点的。这就是教育之弊——教育行政化直接导致的: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慢慢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实质性的上下级关系。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甚至要求教师们要对他们的权威表示敬畏,教师们却几乎没有质疑和反对的余地。而管理者至上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师的责任心,从而造成了此次事件中教师彻底的师德沦丧。当然,一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奈的。  

  所以,在河南郑州市新密实验高级中学这样的小环境中,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按教学大纲,教育学生要做个好人,要懂得真善美;另一方面,孩子们眼中到处是铜臭之气,和正大光明的腐败。这种被扭曲的教育,在催人求真向善的同时,又在散播着弱肉强食的极端功利主义,一些孩子因此想不开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猜想李金川更不能接受的是,在他死后一些同学和老师认为,李的行为是过于抑郁厌世逃避生活,又说老师收礼本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李金川本人不可能接受这一点:他根本就是害怕变成他周围的这些人,也正是我成年以后意识到所丢失的东西,而这个问题才是最真的问题。  

  李金川曾经用生命书写的一句话:我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对于我们这些生存者,对于成年世界而言,有价值的事情只有一件:对身边的那些,我们已经习惯并且已经学会接受的,而以前我们曾经纯洁地发自内心反对过的那些不对、不好、不应该的事物,我们还怎样教育孩子去抗争。否则,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他们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衰老;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就什么都不相信了。栏目主笔:张健  

该不该教孩子抗争不正之风

:新华网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座位,通过打点老师,孩子的座位可以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你可能觉得,以上这些充其量就够得上一个轻飘飘的词语不正之风。然而,现在它却搭上了一条人命。河南新密市实验高中的高三学生李金川,留下了对学校不正之风不满的遗书后服毒身亡。(1123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李金川的父亲执拗地想讨一个恰当的说法,但要找到一个直接关系人并不容易。不正之风,所谓者,本已昭示,其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它游走于几乎每一寸空间,但等我们想抓住它时,却是虚空的虚空。正因此,李金川的以死抗争就显得格外悲怆。他的抗争等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抗争会不会产生效果,比如能否拯救滑坡的师德云云,其实不用脑子思考就能轻易得出答案,因为师德也从来不是在真空里诞生。

对生存者,对成年世界而言,有价值的只剩下一个问题:对身边的不正之风,我们已习惯逆来顺受,那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去抗争?

这首先是一个关涉道德的问题。如果给出否定的回答,那是有明显的道德风险的。然而这更是一个与现实利害紧密相关的问题。一个把孩子引向幻想,教他不与现实妥协的人,会是称职的家长吗?轻者,会导致其成长路上到处碰壁,重者,理想的幻灭会带来更可怕的后果。实际上,作为家长,有时或许该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让他学会与现实妥协。

针对这种选择,道德家们可以谴责家长不负责任。因为整整一代人都那么庸俗和功利,在现实面前从不抗争,这样的民族难有光明的未来。谴责有理,但却徒劳。教育本来就是催人求真向善的,但当某一天,你居然发现,你教孩子求真向善时,结果竟是走向一个极端的反面,你会作何抉择岂非不言而喻?这种反向效应,究竟是家长和教育者的失败,还是教育和社会的失败?

五岳散人:孩子,这个世界的荒诞不该你承担  

发布时间:2009-11-24 08:43网友评论 0 点击查看 进入论坛来源: 荆楚网联想中国彪悍的小y 不只是传说 连心家园辛酸却温暖的组织 武汉的士调价是非难辨? 王石谈企业责任利润高于良知   118日的晚上,在河南新密的一所高中里,一个叫做李金川的孩子自杀身亡。他身后留下的遗书说,他是因为看不惯学校里那些腌臜的事情而选择告别了这个他看来是个荒唐的世界。在他自杀后,这所学校为了掩饰其责任,把这个同学眼中并不抑郁的孩子形容成一个抑郁症的患者,还为此教育其他那些孩子不能胡说八道。而在记者的调查当中,李金川遗书中所说的事情被部分证实为确有其事。  

  大约在二十年前,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是被称为"清水衙门"的,自从教育产业化之后,清水变成了一锅鸡汤,其中所炖煮的材料除了很多人良心之外,其他就是学生以及家长的血汗了。这锅鸡汤之浓郁芬芳,已经使得教师快成了一个热门职业--抱歉,很多老师并非是如此,他们也并不屑于加入这种炖煮自己良心的过程,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此了。  

  其中有几种手法是常用的,在这个学校里看来都是有所应用。其一是好坏班的分类。这种手段在我上学的上世纪80年代就有应用,那时候并非是一种敛钱的手段,而是升学率的一种要求。但越是到后来,这种做法除了保证升学率之外,就更在其中混入了创收的手法。与之而来的保送之类的东西,也不过是这种情况的变种。  

  另外一种就是各种杂费的收取。李金川没能进入所谓"好班"的原因之一,并非是学习上有不过关的地方,而是因为没有能够及时缴纳189元的"考试费"。在这笔费用之前,已经收取了200元的考试费。或许在很多大城市里,这点钱确实算不上什么,但在很多地方,这可能是某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承受力是有限的。而一个懂事、早熟的农村孩子,他更知道这些钱对于供养自己的父母亲人是个怎样的负担。如果说李金川真的有抑郁症的话,到底这个抑郁症是从何而来还真是难说。  

  而国家早就明令禁止任何收取这方面费用的行动,为什么很多地方这种现象还是一种常态?最近有条新闻可能没什么人注意,我们财政预算当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增加了026%,此消息一披露,引发大众的惊呼:"终于多了!"这可称不上是歌功颂德,其中反讽的意味之明显,即使隔着网络都闻得出来。即使加上这个026%,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占世界多少位也是可以预期的,估计从后往前数的话,能够名列前茅。  

  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很多教育部门对于学校的收费是选择性失明。既然财政拨款不足,不让学校找点"夜草"总是挺不仗义的事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合谋与默契。也正是这种合谋与默契,最终让我们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而如果真的规定只能收什么钱倒还算个好事了,至少不会在灰色的境况中随心所欲的收取。  

  这当然是有司应该承受的质疑与指责,但有些话还不能只对有司说,还要对很多孩子说上几句。  

  一般来说,写评论尽量不要加入个人的感情,但这次我要破例说一次。李金川失望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是118日,正好是我的生日,也是中国的记者节。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头不免一震。  

  做记者这份工作,更容易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如果你想不看的话,就只好抹杀良心了。很多同行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过得也很好。但还有很多我的同行,冒着很大的风险在坚持自己的理念,并没有被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所压倒,因为他们知道,放弃虽然是一种选择,但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也是一种选择。  

  我知道,我现在说的这些你听不到了,只是我一直有些话想说给我自己、以及能够听到、想要听到的人:面对荒谬的世界之时,谁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但值得尊敬的不是退缩,而是改变这种荒谬。最终也不过是一死嘛,冲上去与躺下来结局并无不同,那就不如冲上去改变它。  

  稿源:荆楚网  

   

详情请看: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11/t872243.shtml

假如李金川不自杀 / 辣眼时评  

 

十九岁的高中生李金川走了,带着他对自己的学校、对这个社会的怨恨离开了我们。网友对他的自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惋惜者有之,哀痛者有之、怒其不争者有之、指责者亦有之,公众对这个十九岁少年的死感到了无比的痛心和不可理喻,这里我不想对他的死作过多评价,只想冷静的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李金川不自杀?那么他的结果将会怎样?  

如果李金川不自杀,他将会被跨省追捕。从李同学的遗书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他是有思想的(也许我太颓废、太悲观,语文老师说抱怨后要懂得奋起。奋起,奋起干什么呢?奋起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或是通过自己的奋起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我对这个社会已不抱有什么幻想……”),有思想的人最大的特点就喜欢问: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尼采因为想这个想的太多结果疯了,庄子想这个想太多结果隐世了。但有思想的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哪就是不求得真相(理)绝不罢休,不把真相(理)告诉别人心里就恁是憋的不舒服,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小李同学的个性,在我们这个社会肯定尽是他看不顺眼的事儿,你想啊,这么有思想的人肯定不会闲着。于是他就发帖子,于是他就开博客,结果他肯定会在某天碰到没工夫跟你闲扯蛋的主儿,说他喜欢造谣生事,怀疑他有忧郁症,鉴定他有精神病,于是他就被跨省追捕了。  

如果李金川不自杀,他将有可能被自杀。李同学喜欢学而时习之,这一点从他的学习表现中可以观察一二。他学习成绩优秀,并喜欢用理论来对照现实。(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钱,喜欢权力,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而争得你死我活,为什么社会越发达成长出来的人却还不如原始社会人类的纯真?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的没意思!)通过这种理论与现实的残酷对照,这位理想主义者的梦想被撕碎了。试想,一个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把社会看透的人,且喜欢按着理想主义模式来思考的人要是到了大学他会怎样?当他看到大学里面的钱权交易、学术腐败、考试潜规则,他肯定又会想不通了,于是他又会像个别知识分子一样,不满现状、针砭时弊,其结果可想而知,不是遭受打击就是遭受排挤,于是他受不了了,他要上访,他要告状,结果终于在某次躲猫猫事件或者在做俯卧伸时一不小心就被自杀了。  

如果李金川不自杀,他将有可能去杀人。按着某些马甲所说的,小李同学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有忧郁症。这个心理脆弱的人在新密市实验高中所体会到的却是处处充满着不公平、虚伪、势力、外强中干。在这里,他看到了班主任的请吃请喝,在这里,他看到的是校长开北京现代(你小李同学也真是,人家校长开现代管你什么鸟事嘛?),在这里,他看到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坐在前排,而他这个穷人家的小子却只能做在后排。试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小李将来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肯定会认为:这个世界有钱可使鬼推磨,有权可使磨推鬼。为了这个目标他肯定会用他那善于思考的大脑不惜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钱权梦想。然而出身贫寒的他按着一般正常途径实现这个理想恐怕实在是很困难,于是他会铤而走险,于是他会不惜一切代价,试问一个在十九岁就已经看淡生死的人他还有什么可怕的?(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其结局只可能有一个:干掉别人,发财致富!  

鲁迅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想小李同学属于猛士行列(我希望火化后丧事从简,把我的骨灰撒入河沟中就行了。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我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他敢于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世人,而我等无能无勇气之辈只能随波逐流苟延而活,唱着世人皆醉我也醉的梦呓醉歌自我麻醉。当然,我这个小人物在这里写下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还要不忘重申一下我的立场:我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因为打酱油路过此地,所以顺便做做俯卧撑,锻炼一下叉腰肌,除此以外没做任何违反法律,违背良心的事情,请勿跨省追捕或者让我参加躲猫猫游戏,因为我怕被自杀。唉,算了,这事不能说太细,我妈叫我回家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