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看病难。是全球问题。说实话,中国看病既不贵又不难。要论贵,美国和医生见个面就100美元;要论难,加拿大做个CT要等半年。
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多数学者的回答是信息不对称,即医疗知识太复杂,病人约等于白痴,只能完全听医生的,于是成为卖方市场。
我是学医出身的。十年寒窗日子的确不好过,背过的书磊起来比自己都高,还是16开的。但是,问题不能就此打住,既然医疗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上,就要想办法解决。既然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咱就一往无前---医疗科普!
医疗科普不是让病人变成医生,关键是要让病人知道病是怎么得的,得上了会有哪些后果,有哪些治疗手段和效果,怎么能够预防。
最有价值的医疗科普是急救互助培训。比如抢救落水的人;比如抢救突然心脏停跳的人;比如抢救外伤的人。我举个例子吧,汶川大地震电视报道,有个人腿被压住了,战士们挖了一天才把他挖出来,挖出来之前他还和战士谈笑风生,挖出来之后几分钟他就死了。我看的那个心痛啊。战士们没受到任何医疗科普培训就冲上去救人了,结果忙了半天还是没把人救活。这种外伤叫挤压伤综合征,唯一的办法是把压住的腿锯掉,才能保住命,一旦把腿松开,里面破碎细胞放出的钾立刻涌入心脏,心脏立即停跳。这个如果培训,就告诉战士们,如果发现胳膊腿长时间被压住的伤员,先不要挖,赶紧找医生问问怎么办。就一句话,那个人的命可能就保住了。不难吧?
第二位有价值的医疗科普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要详细介绍吸烟为什么有害,喝酒为什么有害,熬夜为什么有害,不运动为什么有害等等。还有很关键的,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这个培训是需要水平的,只有讲的透彻深入,人们才能相信。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善了,疾病发病率自然大幅下降,既提高整体生存质量,又节约医疗费用。这个国外已经做的很好了,中国还没有做。反倒被保健品钻了空子,骗走劳苦大众好多钱,国家也不去管。那个什么”过节不收礼“,明明是骗钱的,广告放了10年也没人抓。蚁力神要不是资金链断了,还会接着忽悠人。哎……
第三位有价值的医疗科普是自我初步诊断。跟大家说,对疾病第一个作出诊断的不是医生,而是病人自己或者他的家属。你说你不觉得不对怎么会想起来去医院呢?问题是每个人对“不对“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大部分人都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没啥毛病总往医院跑,浪费医疗资源;要么等毛病很大了才往医院跑,治也治不好了,也浪费医疗资源。所以,要科普”症状“。人得病一共有多少种症状,哪些症状是要立即去医院的,哪些症状可以观察一段再去医院。有个真实的例子,小孩说头疼,父母以为是学习累的,第二天还说头疼,父母还是以为不想学习找借口,第三天头疼的撞墙,父母说”你撞了墙只会更疼“,后来孩子开始说胡话了,送医院,检查出来是化脓性脑炎,没救了。大家都知道头疼和胸口疼是最常见的两个症状,很多人根本没病整天疼,还特爱去医院,医生说他没病他就跟医生吵,后来医生吵不动,就发明了个病名”神经官能症“,其实还是没病的意思。但是胸口疼头疼也有真有病的啊,这就需要科普知识了。神经官能症有表演性,即旁边有人时有症状,旁边没人就好了。家属只要创造个机会偷偷监视一下,就全明白了。像前面说的那个可怜的孩子,如果父母偷偷观察时他也撞墙,那就不是装的,赶紧送医院吧。
第四件事,是要科普医疗诊治的基本思路。大家都知道机器坏了怎么修:先找到毛病,然后再修。最轻的毛病擦擦灰,调调螺丝;重点的换个零件,再严重的拆开来大修。其实给人看病和修机器一个道理。切记:诊断准确最重要。因为只有诊断准确了,治疗才会有效果。诊断不准确,越治越坏。那么诊断用什么思路呢?有两个核心思路,第一,排除法,第二,一元论。所谓排除法,就是一个症状可能因为很多原因造成的,要通过检查逐一排除,最后那个没被排除掉的,就是病因。比如说胸口疼,先压胸骨,排除胸骨炎症,然后做心电图,排除心脏病,再照胸片,排除肺内病变,最后剩个食道反流,做胃肠透视证实。所谓一元论,就是所有的症状都是一个疾病造成的(以前已经得的病不算),如果某个疾病只能解释部分症状,就要非常小心,不能鲁莽下诊断。现在医院太忙,医生看个几分钟就下诊断了,有时会忽略这两个原则。如果诊断的是个大病,而你觉得医生做的检查不够多,或者这个病不能解释全部症状,安全起见应该换个医生再看一遍。买东西都货比三家呢,何况是看病。要有礼貌地问医生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哪些病,某一个病为什么会排除掉,对于最后确诊的疾病,请医生解释一下每个症状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一切听起来都符合逻辑,那么诊断基本就是正确的了。
再接下来就是治疗方法。同一种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每个病人因病情不同,最佳治疗方法也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由于不同治疗方法属于不同科室,所以医生为了”抢生意“,并不一定对病人说实话,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以大家最关注的肿瘤为例。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介入几种。其目标是相同的:杀死肿瘤细胞。手术是最落后的手段,不但容易引起肿瘤播散,而且手术对病人免疫力打击很大,术后病情非常容易恶化。化疗是向体内注入可杀死肿瘤的药物,化疗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针对性,既杀肿瘤又杀正常细胞,会对整个人体构成损害,因而不能大剂量使用,所以治疗效果有限,只对部分肿瘤有效。放疗是用辐射”枪“把肿瘤打死,放疗设备档次差异很大,治疗效果也差异很大,做之前一定要仔细咨询。介入就是通过把肿瘤的供血血管堵死,使肿瘤死亡。新兴的技术还有超声热疗,和放疗有些类似。前几年逝世的某个领导人,得了胰腺癌,自己找关系做了手术,结果术后病情急剧恶化,后来赶紧请专家论证,又做了介入治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是由于手术导致肿瘤扩散,还是很快辞世了。很多人对于肿瘤的第一条件反射就是开刀,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开刀是最差的选择。
最后一件事情是最难的,就是算经济账。得了个大病,最惨的是家破人亡,病人去了也就去了,活着的人还要遭罪。再下来是家破人不亡,也挺惨的,尤其是家破人不亡病没好。最好的结果是家不破人不亡。这个话题涉及伦理,尤其是孝道至上的中国,明知治不好,也要尽全力治。有很多时候,病人是生不如死,花很多钱延长的生命,实际上延长的是痛苦。中国安乐死还没有立法,但是停止治疗是合法的,让病人早一点摆脱痛苦,虽然心情很沉重,但这是更人道的选择。如果上升点高度看,花很多钱去治一个治不好的病人,是在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要知道有很多人因为贫穷还在受一些很容易治愈的疾病折磨。与其把钱花到不治之症上,不如捐给可以治愈的人,这是大功德,即将辞世的病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