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前两位的美国和中国宣布了各自的减排目标:白宫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的排放量少17%;中国宣布2020年每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到45%。
中美两大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展现出配合姿态。这样的表态并不能保证2009年的哥本哈根成为拯救地球的重要坐标。
由于《京都议定书》有效期截止于2012年,按照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约定,2009年12月将召开“哥本哈根会议”,会上各国将就2012年以后的碳减排义务达成新的协议。
距离大会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各国政府内部还在为本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态度进行最后的协商和讨论,欧盟理事会公布一份最新统计数字表明:至2012年欧盟15个初始成员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减少6.9%,并不能达到《京都议定书》中至少8%的减排目标。如果考虑到退耕还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还可以提高1%,而目前在建或改造中的工业设备将在未来几年中减少2.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起来,欧盟还有机会超过《京都议定书》里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
钱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希望能从西方国家得到一些支持减排的资助,它们认为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历史责任。而以美国为首的富国回应,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才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必须要对人类共同的未来负责。争论焦点就在于西方到底愿意拿出多少钱?欧盟领导人同意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220亿~500亿欧元应来自公共投资而非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分摊总额为每年200亿欧元的资助,从2016年起这个数字增长为每年500亿欧元,2020年起每年1000亿欧元。
非洲国家集团抱怨,为了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发达国碳减排的幅度仍然太小。非盟成员达成一致,认为美国、欧盟、日本及其他国家应向其每年支付总额高达670亿美元的补偿。
在气候峰会召开前,中国突然行动,同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已达成一致协议,将反对由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印度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在北京说:“如果不能让步的要求遭到反对,我们将一同退出。这将是一个集体决策。”
政治气候的博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二)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