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户口、双重剥夺以及纸上的熊猫(zt)
文章:剑影秋歌http://www.kdnet.net
前些天好像有人提起,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有不少人花钱“买户口”的事情。
据说第一批“买户口”的人是在1987年。所谓“买户口”,就是花钱把自己的农业户口变为非农户口。在当时,这叫支持“城市化建设”。1987年,第一批非农户口的价格为12000元/人。
后来又陆续有买户口的,价格好像也降下来了,但据我所知,没有低于6000元/人的。
我不少小学中学同学好像都买了户口。其实可以想想,当年的12000元不是个小数目。那会还流行“万元户”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算是高收入家庭了。所以,其实不少家庭是借了钱买户口的。
就是说,你最终四处借债,而去买了一纸其实没什么用处或毫无用处的身份证明,而这个JB玩意儿本身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在1992年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日渐明显。到了1998年以后大规模的企业转制后,就更明确了。
为什么有人要买户口?当年我不可能明白,以后才知道是为了避所谓的农业税。七搞八搞下来,农民一年的辛苦基本上全白费了,还得倒贴钱。陈志武教授问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这里即有现成的答案。
某些地方政府真的很无耻,在农民的利益本来就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下,还要以全世界独创的制度藩篱——城乡二元结构来再一次剥夺农民。
到前些年,随着所谓“城市化”的提速,一些原来的农村到处被征地,拆迁,开发。这就又来了一次黑色幽默:那些早年买了户口变为“市民”的倒霉蛋,再一次被剥夺——任何补偿都轮不到他们。
你都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了,凭什么还要拿补偿款?因为总体情况十分复杂,所以这种分配方案,上级政府为了避免麻烦,避免大规模上访,就只制定一个大纲,具体政策执行都由村里说了算,到了最基层,当然倒霉蛋永无出头之日——即使现任村民,他们也不会让那些原先出去的人瓜分利益。
这个群体不是个小数目,涉及相当数量的一批人。前几年,有人大代表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好像没什么结果。是的,事情总是这样的,你很温和地提问题,他们当你不存在;你被逼无奈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了,他们又说你为什么不走合法渠道,要理性对话,理性提意见。
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总是有理的。他们总是这样一套一套又一套。一张嘴两张皮,翻来覆去总是有道理。
不尊重民意的后果是,民意已经被无数次暗示,需要极端才能换回政府的妥协。绝大部分的“刁民”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你无数次地暗示过别人,闹了才能讨回些许利益。这不是一个号称迈向“法治社会”的国家该有的气象。
其实,凡是实施了“买户口”政策的地方,政府应该站出来,最低限度,必须要把以前收来的钱算上银行平均利率退回去。一个政府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自己在纸上随便画了一只大熊猫,然后让别人以很昂贵的价格来购买这张纸。这不是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这是在打造无耻型政府。
即使全数赔偿,事情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户籍政策所引发的问题还在一个一个地涌现出来。
如果说,在今日,本地的所谓农业和非农户口已经毫无意义,甚至非农户口还不如农业户口,那么,对外来人群而言,户口还是至关重要。比如,至今尚未听到哪个地方的公立学校对外来人口大规模开放的。这就使得不少外来人口需要花费额外的代价挤进当地公立学校。由于缺少政府财政支持,所有的外来子弟学校在办学条件上与当地公立学校相比,差距总是存在的。
再一次涉嫌泄露国家机密。我还是出门去晒晒太阳吧。
2009-11-25
文章:剑影秋歌http://www.kdnet.net
前些天好像有人提起,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有不少人花钱“买户口”的事情。
据说第一批“买户口”的人是在1987年。所谓“买户口”,就是花钱把自己的农业户口变为非农户口。在当时,这叫支持“城市化建设”。1987年,第一批非农户口的价格为12000元/人。
后来又陆续有买户口的,价格好像也降下来了,但据我所知,没有低于6000元/人的。
我不少小学中学同学好像都买了户口。其实可以想想,当年的12000元不是个小数目。那会还流行“万元户”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算是高收入家庭了。所以,其实不少家庭是借了钱买户口的。
就是说,你最终四处借债,而去买了一纸其实没什么用处或毫无用处的身份证明,而这个JB玩意儿本身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在1992年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日渐明显。到了1998年以后大规模的企业转制后,就更明确了。
为什么有人要买户口?当年我不可能明白,以后才知道是为了避所谓的农业税。七搞八搞下来,农民一年的辛苦基本上全白费了,还得倒贴钱。陈志武教授问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这里即有现成的答案。
某些地方政府真的很无耻,在农民的利益本来就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下,还要以全世界独创的制度藩篱——城乡二元结构来再一次剥夺农民。
到前些年,随着所谓“城市化”的提速,一些原来的农村到处被征地,拆迁,开发。这就又来了一次黑色幽默:那些早年买了户口变为“市民”的倒霉蛋,再一次被剥夺——任何补偿都轮不到他们。
你都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了,凭什么还要拿补偿款?因为总体情况十分复杂,所以这种分配方案,上级政府为了避免麻烦,避免大规模上访,就只制定一个大纲,具体政策执行都由村里说了算,到了最基层,当然倒霉蛋永无出头之日——即使现任村民,他们也不会让那些原先出去的人瓜分利益。
这个群体不是个小数目,涉及相当数量的一批人。前几年,有人大代表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好像没什么结果。是的,事情总是这样的,你很温和地提问题,他们当你不存在;你被逼无奈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了,他们又说你为什么不走合法渠道,要理性对话,理性提意见。
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总是有理的。他们总是这样一套一套又一套。一张嘴两张皮,翻来覆去总是有道理。
不尊重民意的后果是,民意已经被无数次暗示,需要极端才能换回政府的妥协。绝大部分的“刁民”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你无数次地暗示过别人,闹了才能讨回些许利益。这不是一个号称迈向“法治社会”的国家该有的气象。
其实,凡是实施了“买户口”政策的地方,政府应该站出来,最低限度,必须要把以前收来的钱算上银行平均利率退回去。一个政府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自己在纸上随便画了一只大熊猫,然后让别人以很昂贵的价格来购买这张纸。这不是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这是在打造无耻型政府。
即使全数赔偿,事情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户籍政策所引发的问题还在一个一个地涌现出来。
如果说,在今日,本地的所谓农业和非农户口已经毫无意义,甚至非农户口还不如农业户口,那么,对外来人群而言,户口还是至关重要。比如,至今尚未听到哪个地方的公立学校对外来人口大规模开放的。这就使得不少外来人口需要花费额外的代价挤进当地公立学校。由于缺少政府财政支持,所有的外来子弟学校在办学条件上与当地公立学校相比,差距总是存在的。
再一次涉嫌泄露国家机密。我还是出门去晒晒太阳吧。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