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同的责任


创新--共同的责任

 ——首都创新论坛第二期主持辞

一、前言及引题

去年9月份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并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实体经济出现急剧下滑,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经济的萎靡造成我国经济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首先受到最直接也最严重的的冲击,大批企业响纷纷倒闭或转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陷入泥潭,我国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高增长步伐也开始回落放缓。

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走势同样不够明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企业领袖,各国都在不断探索以谋求出路。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科技革命又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世界各国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通过科技创新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科技创新看作振兴经济的重要武器,特别把新能源作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欧盟、日本等也把加大科技的研发作为应对危机的选择。中国政府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在微电子、新能源、通信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16个重大专项取得突破,将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首都创新论坛”应运而生,她以“创新--共同的责任”为主题,旨在为科技界和企业界搭建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交流的平台,提升首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纵观人类近现代史,每一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身处金融危机的人们,同样处在一场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正如同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年代。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振全球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仍在于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通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社会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

当然任何创新都不能缺少思维与理论的独立存在,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必能引导创新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著名创新思维专家,金三极创新思维法理论体系创立者,中国航油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郎加明先生为我们作“创新——为新的时代定位”的主题发言,有请朗先生!

二、对朗加明的发言点评及郭凡生发言引题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创新思维的著名学者,郎先生对当前形势的透晰给我们带来众多思考与启发。诚如是朗先生所言,创新是拉动“三大需求”的火车头。在“三级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仍处于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行列,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完成产业升级,进而鞭策“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快步向前,早日完成我国的现货化进程。因此,“创新立国,创新强国”的号召于我们中华民族显的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不仅为中国贡献超过60%GDP总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引擎,而且还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统计表明,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的民营企业正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中国要在未来15年内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往往容易与家族企业划上等号,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也多以家族管理为主,作为私有经济的产物,家族管理在企业成长前期有着自身的优势,也容易发挥作用。然而,当企业逐渐成长时,家族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凸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许多企业都经历了昙花一现的灿烂,死在了管理这一环节上。“中国模式”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我国家族企业有什么特色?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该何去何从?……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民营企业家的面前,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生长的关注,身处其境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更是为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了长期研究与此探索,其中不少企业家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今天到场的另一位嘉宾同样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典范,他所领导的企业成功完成了从劳动股份制到知识经济的变法。下面有请慧聪国际董事长郭凡生先生发表“家族企业的产权革命——兼论中国模式”的主题演讲。

 

三、对郭凡生的发言点评及互动

感谢郭凡生先生的精彩发言。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型,亟需建立一套适宜自己的产权制度与管理模式充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慧聪变法的成功不但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更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产权变革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它让我们认识到制度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要。

2008-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与创新的调整。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由此可见,化“危”为“机”的关键还是要依靠各种创新迅速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创新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只有全面了解各个因素并才能更好地控制过程,达成目标。接下来,大家可就以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自由交流与讨论:

1、此次危机是由金融创新失败所致,那么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我们是否也需要把握适度原则呢?

2、我国该建立怎样的创新体制平台,为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过渡提供良好的环境?

3、在产权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所有权、受益权与管理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4、纵观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模式”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模式”当如何调整为中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总结

    在刚才的互动环节中,各位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在金融危机这场寒冬里,一些企业无法生存,一些企业选择冬眠,而另一些企业,却通过科技创新在这场寒冬里找到了机遇,焕发了活力。

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危机前后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锐意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最后让我们用朗教授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论坛:“经济的危机,创新的春天”,相信这个春天更加灿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