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无疑,湖南的文化产业绝对算是湖南各种经济产业中在全国的一张王牌。湖南卫视、体坛周报、湖南出版、宏梦卡通、长沙的歌厅等等文化产业品牌在国内都是极具品牌号召力的。统计数据也同样证明湖南文化产业目前的实力: 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530亿元,近5年年均增幅超过18%,高于GDP增幅6个多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4%逐年提高到5.1%,成为全国5个上5%的省市之一。湖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4年的5.8%提高到6.5%,在湖南十大优势产业中,占GDP比重仅低于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居第三位,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日本为18%;增加值排在我国首位的广东,占GDP的比重超过7%,增加值排第二的北京为占GDP的比重11.8%;而湖南目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只有5.1%,对比之下,湖南还是有差距的。考虑到文化产业本来就是湖南长期来的优势产业,在湖南正在实施“弯道超车”战略的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完全可以用更好的发展速度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有必要理性地分析一下湖南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各种挑战,来梳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保持高于GDP约6个点的速度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用了几年时间,让人均GDP在2008年超越了3000美元,进入了文化消费的爆发期。尽管这几年湖南进入了高速赶超阶段,但毕竟底子比较薄,人均GDP在2008年还只有2400美元;这直接制约了湖南文化产业做大。以占据湖南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长沙为例,2008年长沙宣传部下属的文化产业单位,只有4个单位收入过亿。而一个《广州日报》2008年一年的广告收入就高达22亿,这个收入也超过很牛逼的湖南卫视的2008年的广告收入。这种收入上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湖南本地经济总量的制约。即使湖南文化产业拥有全国众多的知名品牌,但2008年湖南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只排名全国第八,比湖南GDP排名十一高不了多少。从这点来看,湖南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必须借鉴湖南广电旗下快乐购的方式,走出湖南面向全国。跳出湖南经济总量制约的圈子,瓜分全国文化产业大蛋糕才是对策。目前国家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表示支持跨部门、跨区域的文化产业的并购。

 

当然,要想实现在全国范围的并购,从而进行扩张,湖南文化产业就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单纯靠目前各文化产业实体的自有实力肯定不够。目前支持湖南文化产业的金融主力军是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目前湖南文化产业贷款总量偏小,资金供需缺口较大。从占比看,2008年文化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仅0.7%,远低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1%。从领域看,主要支持广播影视等传统领域,动漫、数字媒体等新兴业态急需资金得不到满足。省文化产业贷款中,广播影视业贷款占比接近80%。这种间接融资上领域上比例不协调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湖南文化企业融资结构比例失调,银行贷款占比达到68.1%,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理财产品等直接融资仅占6.4%。从这点上面来看,充分说明目前湖南文化产业与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的结合,远远不够。湖南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极少,引进VC或者PE 的也不多。目前华声在线、湖南出版集团都在积极推进IPO,但从湖南出版集团前段引进的一些成分不足的战略投资者来看,湖南文化产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有大的改变,短期看起来不容乐观。当然我们也看到湖南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一些亮点。比如,宏梦卡通引进红杉资本的多轮巨额投资,一方面推进并购三辰,大举向全国进军,同时在2008年扭亏为盈;另一方面利用红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宏梦卡通实现IPO为期不远。这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助推作用非常明显。国家最近会对PE实施更有力的推动、创业板的开板,对湖南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都是大的利好,关键就看湖南文化产业能否抓住。毕竟,湖南文化产业要做大,不和资本融合几乎不可能。

 

当然,出现湖南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力度不够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湖南文化产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缺乏。目前湖南文化产业中,懂文化的人很多,但懂产业、经营、懂资本运作、懂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的人少。文化既然作为产业,那么既需要懂文化的人,更需要懂产业经济的人。为此,湖南文化产业要想做大,一方面需要大魄力的引进懂经营、资本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手笔的对文化产业的人才予以高层次、专业化地培训。

 

目前文化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了必然趋势,科技型的文化产业已经表现出更强大的发展力量。腾讯公司今年的利润很有可能突破40亿,这可是湖南卫视一年收入的快两倍。从利润角度来说,那不知道N倍了。网游这几年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几百亿的产业的时候,湖南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分到一杯羹。如何运用科技的力量来推动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是湖南文化产业必须要破解的课题。其实长沙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还是比较强的,最新排名全国第六,同时中国移动也在湖南长沙最早试点电子商务业务。这些都给湖南文化产业利用科技提升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湖南文化产业的另一个上市公司拓维信息的手机动漫业务,就来自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从而诞生了湖南文化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湖南文化上面所有的挑战,还要回到湖南文化产业产权的进行改革这一根本上。湖南文化产业的核心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早就证明了在充分竞争领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竞争力。湖南广电旗下的达晨创投之所以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进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而湖南广电旗下的天娱传媒,拥有那么好的品牌基础,目前却经营不善,领军人物纷纷离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天娱传媒从以前给管理层部分股份的改革中退了回来,变成了纯粹的国企。这样的体制上的劣势,在文化产业如此竞争激烈的时候,又如何能够产生竞争力呢?这些现实中的经验,足够让湖南决策层对文化产业改革中的产权改革保持足够的重视。对一些完全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领域的文化产业,观点上要更解放点。一方面让管理层持股,另一方面大胆吸引机构投资者。只有这样,湖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才有了最坚实的产权基础。

 

当然,对湖南文化产业这些问题和挑战,更多是从更高的标准上来要求湖南文化产业。再说,拥有基础、品牌的湖南文化产业,如果在政府、企业、社会、政策、人才、产权、科技、资本等各种要素上,形成合力,能够有新的突破,那么湖南文化产业带给湖南经济更大的惊喜完全有可能,进入全国五强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