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一,会议合影

 

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 刘兵 - 刘兵的博客

二,会议日程(实际日程略有不同)

 

会 议 日程

2009年10月30-11月2日

南 京 农 业 大 学翰 苑 宾 馆

 

20091030(星期五)

报到注册(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一楼大厅)

 

 

 

20091031(星期六)

 

(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6楼报告厅)

 

第一单元  开幕式

主持人:王思明 教授

 

8:30   开幕式

9:30   与会学者合影留念(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楼前)

 

 

第二单元  大会报告

主持人:张柏春 教授

 

 

10:00—10:45

报告人:席龙飞(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目:《中国古船的考古发掘与复原研究》

10:45—11:30

报告人:颜鸿森(成功大学教授·台南)

 目:《失传模糊古机械之系统化复原综合法》

 

 

12:00—13:30  欢迎午宴(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伞三楼中山厅)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一:4楼1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工业遗产与工业考古

主持人:冯立昇(清华大学教授)

 

 

1)14:00—14:15  尹晓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题目:中国、北欧火炮比较与遗迹保护初探

2)14:15—14:30  潜 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题目:关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3)14:30—14:45  方一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后)

题目: 中国近代冶金工业遗产与技术史研究——以汉冶萍公司为例

4)14:45—15:00  姜 曦(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题目: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嬗变(1949-1965年)

5)15:00—15:15  倪根金,周米亚,赵艳萍(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题目:华南工业近代化的珍贵记录──民国广州区第一蔗糖营造场市头炼制处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  机械的创新与遗产

主持人:胡化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1)16:00—16:15  孙  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题目:中国1.2万吨水压机的创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16:15—16:30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中国传统机械技术遗产

3)16:30—16:45  严  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题目:1920年代上海棉纺织机械业的技术创新

4)16:45—17:00  顾永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

题目:简述半导体研究应对《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紧急措施

5)17:00—17:15  栾学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题目:吉林省工业遗产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的初步研究

 

 

提问与讨论(17:30—17:50)

晚     餐(18:00—20:00)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二:4楼2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变迁

主持人:曹幸穗(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1)14:00—14:15  衣保中,张立伟(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近代内蒙地区农牧技术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赤峰市(昭乌达盟)为例

2)14:15—14:30  徐旺生(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题目:1840至1949年中国养猪技术的变迁

3)14:30—14:45  黑泷秀久(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教授)

题目:日本的农工商联结与地区活性化的课题

4)14:45—15:00  金富军,王向田,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题目:清华学校时期的农学教育与研究

5)15:00—15:15  朱宏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

题目:试论古代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维度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  农业加工史

主持人:倪根金(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1)16:00—16:15  蒋慕东(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后),等

题目:古代的大豆生产、加工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回顾

2)16:15—16:30  刘安定(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室研究生)

题目:豆瓣酱的酱作技术传承与发展

3)16:30—16:45  金久宁,李 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题目:《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技艺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药材种植

4)16:45—17:00 刘珊1、2闵庆文1(1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2.中科院研究生院)

题目:黔东南传统林业管理知识及其现实意义

5)17:00—17:15  李  群,包艳杰(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四民月令》农业活动的地域分布

 

提问与讨论(17:15—17:35)

晚     餐(18:00—20:00)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三:5楼1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持人: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1)14:00—14:15  翟源静,刘 兵(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题目: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看新疆坎儿井申遗

2)14:15—14:30  孟振兴(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题目:生存的苦涩赞歌——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考察

3)14:30—14:45  韦丹凤(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生)

题目:民间工艺的传承困境研究—— 以桂北老工匠的生活史为例

4)14:45—15:00  陈 彪(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题目:广西灵川瑶族竹纸的考察研究

5)15:00—15:15  关晓武(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题目:马头琴制作艺术调查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  古代技术与传统工艺

主持人:郭世荣(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1)16:00—16:15  邓宏海(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客座教授)

题目:远古中国的四大发明

2)16:15—16:30  韩文彬,电讯高级工程师

题目:习解“古代发明”之疑

3)16:30—16:45  沈晓筱,方晓阳,张居中(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题目:中国古代澄泥砚的产生与流传考辨

4)16:45—17:00  王  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生)

题目:中国制墨工艺中古今松烟烧取方法的对比、分析

5)17:00—17:15  任玉凤(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题目:蒙古族酒具技术浅析

 

 

提问与讨论(17:30—17:50)

晚     餐(18:00—20:00)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四:5楼2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中国造船史研究

主持人:席龙飞(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1)14:00—14:15  袁晓春(山东蓬莱阁管理处副研究员)

题目:宋朝神舟考

2)14:15—14:30 南京龙江宝船有限公司、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武汉海军工程大学

题目:仿明郑和宝船的复仿,将推动中国舟船科技史研究

3)14:30—14:45  龚昌奇(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题目:百舸竞流 盛世繁华——从《姑苏繁华图》看清中叶的船舶

4)14:45—15:00  何志标,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题目: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造船技术的影响

5)15:00—15:15 

题目: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  航空航天史

主持人: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16:00—16:15  李成智,李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题目:中国航空工业简史及发展教训初探

2)16:15—16:30  樊永坡,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题目: 我国民用飞机发展政策的历史考察

3)16:30—16:45  苏道宁,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题目:中国通用航空——历史、问题及对策

4)16:45—17:00  叶山岭(中国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题目:中国航天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的构建——从中国航天史的视角

5)17:30—17:15  

题目:

 

 

提问与讨论(17:30—17:50)

晚     餐(18:00—20:00)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五:6楼1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纺织考古与技术复原

主持人: 赵丰教授

 

 

1)14:00—14:15 吴子婴1周旸2郭丹华1赵丰2刘剑2(1.浙理工材料与纺织学院2.中国丝绸博物馆) 

题目:东周时期植物类纤维的分析——以靖安和九连墩出土纺织品为例

2)14:15—14:30  郑巨欣(中国美术学院)

题目: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秘藏“南无释迦牟尼佛”的印制工艺

3)14:30—14:45  沈 惠,朱  艳,丁怀进(苏州丝绸博物馆)

题目:东周凤鸟凫几何纹锦的研究和复制

4)14:45—15:00  刘  辉(东华大学)

题目:中国古代的双层斜编织物及编织技术研究

5)15:00—15:15  罗 群(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

题目:古代多综多蹑提花织机装造形式探讨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  纺织考古与技术复原

主持人:罗群研究馆员

 

1)16:00—16:15  刘  剑(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

题目:浅谈靛青染料的生产及染色工艺

2)16:15—16:30  于  颖(东华大学)

题目:新疆出土毛织物种类分析和技术探讨

3)16:30—16:45  李维贤(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题目:有关香云纱工艺传承的若干建议(香云纱工艺传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6:45—17:00  刘兴林(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题目:先秦两汉布幅的变化与织机的发展

5)17:00—17:15  

题目:

 

提问与讨论(17:30—17:50)

晚     餐(18:00—20:00) 

20091031(星期六)

 

 

分会场六:6楼2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农具与复原

主持人:曾雄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1)14:00—14:15 林聪益1颜鸿森2(1南台科技大学机械系2 成功大学机械系)

题目:立轴式风力龙骨水车的构造与灌溉效能分析

2)14:15—14:30  萧国鸿,林建良,陈羽薰,颜鸿森(成功大学机械系)

题目:农书中水力驱动鼓风装置(水排)之系统化复原综合

3)14:30—14:45  史晓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题目:对《农器图谱》若干农器的再探讨

4)14:45—15:00  方立松,惠富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中国传统水车应用与推广的地域环境因素

5)15:00—15:15  王 颋,王为华(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题目:城坡横龙—古代中国水车的名称和种类

 

 

提问与讨论(15:20—15:50)

茶     歇(15:50—16:00)

 

 

 

第二单元复原研究

 主持人:颜鸿森、林聪益(成功大学机械系教授)

 

1)16:00—16:15  萧国鸿,颜鸿森(成功大学机械系)

题目:张衡地动仪感震机构之系统化复原综合

2)16:15—16:30 陳俊瑋1,颜鸿森2(1樹德科大數遊系;2成功大学机械系)

题目:指南車之系统化复原综合

3)16:30—16:45  邱于庭,颜鸿森(成功大学机械系)

题目:古中国记里鼓車之系统化复原综合

4)16:45—17:00 曹励华,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

题目:做木牛流马法疑难词句的破译方法

5)17:00—17:15  刘昭民,中央研究院科学委員会

题目:木牛流马的昔与今

 

 

提问与讨论(17:30—17:50)

晚     餐(18:00—20:00) 

2009111(星期日)  

 

 

分会场一:4楼1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技术与社会

主持人:刘  兵(清华大学教授)

 

1)08:30—08:45  王 前(大连理工大学)

题目:中国传统技术观对近现代技术发展的影响

2)08:45—09:00  陈玉林(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题目:社会文化史家视野中的技术

3)09:00—09:15  陆 礼(南京交通学院)

题目:中国古代交通的技术变迁与伦理审视

4)09:15—09:30  万辅彬,孟振兴(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中心)

题目:近年来中国科技人类学研究概况与若干问题的思考

5)09:30—09:45  李亚明,杨 舰(清华大学校史室、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题目:李约瑟与国立清华大学

 

 

 

提问与讨论(09:45—10:00)

茶     歇(10:00—10:10)

 

 

 

第二单元  技术与社会

主持人:严火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1)10:10—10:25  肖 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

题目:从信息技术的演变看技术史的分期

2)10:25—10:40  姚大志(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题目:技术系统的进化——论吉尔《技术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3)10:40—10:55  赵仕英(大连理工人文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社科部)

题目:星野芳郎技术论思想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4)10:55—11:10  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题目:女性主义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史

5)11:10—11:25  薛桂波(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后,南京林业大学)

题目: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社会控制

 

 

提问与讨论(11:25—11:40)

自助午餐  (12:00—13:00) 


 

2009111(星期日)

 

 

分会场二:4楼2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农业文化遗产

主持人: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1)08:30—08:45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题目: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分布特征

2)08:45—09:00  刘海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目:由三杨庄遗址考古发现谈汉代耕作技术

3)09:00—09:15  贾兵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政学院讲师

题目: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特征

4)09:15—09:30  明成满,安徽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

题目:从出土文书看敦煌寺院的碾硙生产经营过程

5)09:30—09:45  王长丰,郝本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题目:河南新出《 夫人 鼎》铭文纪年考

 

 

提问与讨论(09:45—10:00)

茶     歇(10:00—10:10)

 

 

第二单元  科技史

主持人:谭

 

1)10:10—10:25  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题目:《考工记》与临淄齐国都城的相关探讨

2)10:25—10:40  郭世杰博士,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

题目:从华盛顿到南京:国际视角下的民国《首都计划》

3)10:40—10:55  [美]梁应权

题目: 广西容县真武阁的建筑技术和工程力学关系问题

4)10:55—11:10  王 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题目:德国在华殖民扩张与胶济铁路建设

5)11:10—11:25  李 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题目:电报中文编码探究

 

 

提问与讨论(11:25—11:40)

自助午餐 (12:00—13:00)          


 

2009111(星期日)

 

 

分会场三:5楼1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水利史

主持人:衣保中(吉林大学教授)  

 

 

1)08:30—08:45  邹礼洪,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题目: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2)08:45—09:00  卢 勇,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明清时期黄淮水灾预防措施探析

3)09:00—009:15  尹北直,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1935年李仪祉辞职事件——民国防汛减灾工程选择的非技术性

4)09:15—09:30  黄志良,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题目:中国堤防工程技术进展

5)09:30—09:45  惠富平,阚国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题目: 当代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的历史贡献

 

 

提问与讨论(09:45—10:00)

茶     歇(10:00—10:10)

 

 

第二单元  农业科技史

主持人:徐旺生(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1)10:10—10:25  陶德臣(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题目:唐五代茶业技术述论

2)10:25—10:40  蒙 振(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题目:技术转移视野下的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

3)10:40—10:55  张亚生,李宝海,拉巴扎西,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所

题目:西藏农耕文明起源的新发现

4)10:55—11:10  秦双夏(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室讲师)

题目:凉茶现象与中医药文化传承

5)11:10—11:25  徐迪新,徐翔,湖南省双峰县农业局

题目:中国直播稻、移栽稻的演变及播种技术的发展

 

 

提问与讨论(11:25—11:40)

自助午餐 (12:00—13:00)  


 

2009111(星期日)

 

 

分会场四:5楼2号会议室

 

 

第一单元  金属史

主持人:潜  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1)08:30—08:45 张翔12李晓岑1(1.北京科技大学;2.扬州职业大学)

题目:道光二十三年江苏理炮局所铸铁炮的研究

2)08:45—09:00 张武一(中国钱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家凤(原西藏社科院硕士)

题目:国家币制统一、东西方货币文化交汇一统的历史坐标——“乾隆宝藏”银钱学术价值概说

3)09:00—09:15  刘培峰,北京科技大学

题目:基于坩埚炼铁技术体系之上的行业组织研究——清代山西潞泽地区制铁行业为例

4)09:15—09:30 杨慧(吉林师大外语学院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题目: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技术援助

5)09:30—09:45  杨明生(南京熊猫集团)

题目:六朝建康都城冶城遗址发现与研究

 

 

提问与讨论(09:45—10:00)

茶     歇(10:00—10:10)

 

 

第二单元  陶瓷史

主持人:郑乃章(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1)10:10—10:25  郑乃章,熊春华(景德镇陶瓷学院)

题目:传统灰釉制备技术的调查与研究

2)10:25—10:40  张海超(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题目:西双版纳慢轮制陶工艺研究

3)10:40—10:55  曹 静,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

题目:黑陶的工艺复兴考察研究——以馆陶县黑陶为例

4)10:55—11:10  吴军明,等,(景德镇陶瓷学院)

题目:万历和康熙时期外销青花瓷的组成特征

5)11:10—11:25  吴 隽,等,(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

题目:我国釉陶、原始瓷以及早期瓷器的界定标准探析

 

 

提问与讨论(11:25—11:40)

自助午餐 (12:00—13:00)        

2009111(星期日)

 

 

分会场五:6楼1号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主持人:李晓岑(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1)08:30—08:45  梅建军(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教授)

题目:“中国古代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可行性研究”简述

2)08:45—09:00  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教授

题目:近年新发现早期冶铜遗址的调查研究

3)09:00—09:15  周卫荣(中国钱币博物馆)

题目:失蜡工艺的起源与失蜡铸造的工艺特征

4)09:15—09:30  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梅建军,刘学堂

题目:新疆早期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年代学研究

5)09:30—09:45  曲毅,湖北黄石博物馆

题目: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商末周初金属锡丝的意义

 

 

提问与讨论(09:45—10:00)

茶     歇(10:00—10:10)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主持人:梅建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1)10:10—10:25  董亚巍(湖北鄂州博物馆)

题目:西周早期圆形尊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

2)10:25—10:40  李晓岑(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韩汝玢

题目:云南祥云大波那墓葬出土铜器研究

3)10:40—10:55  程 瑜(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题目:北京市延庆县出土兵器的初步研究

4)10:55—11:10  巢云霞(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题目:古哀牢地区出土早期铜鼓的研究与分析

5)11:10—11:25  孟祥伟(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题目:关于固始侯古堆镶嵌红铜青铜罍制作工艺的一些思考

 

提问与讨论(11:25—11:40)

自助午餐 (12:00—13:00)          

2009111(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6楼报告厅)

 

主持人:谭德荣教授

 

1)14:00—14:45  梅建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题目:指南针计划

2)14:45—15:30  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题目:新中国航空事业史初探

315:30—16:15  冯立昇(清华大学教授)

题目:对中国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认识

 

   (16:15—16:30)

 

16:30  闭幕式及会议总结报告

18:00  欢送宴会(中山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