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自疗17法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内外两种:眼睑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者为外麦粒肿,病变部位初起时红肿、疼痛、近睑缘可摸到形如麦粒的硬结,35天后脓肿会软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排脓或因排脓不畅自行吸收消退。睑板腺感染者称内麦粒肿,因其炎症部位在坚实的睑板内,一般范围较小,看起来不重,但疼痛却明显,近外眦部(小眼角)的重症麦粒肿可引起白眼球(球结膜)水肿,呈水泡样,甚至突出于睑裂之外。在睑结膜上的病变区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心部有黄白色脓点,脓肿自结膜面自行溃破脓液可排出,症状消失。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患此病。与中医学的“土疳”;“土疡”;“针眼”;“偷针眼”相类同。

     1.取患侧太阳(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内庭(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足中趾尖,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穴位处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后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太阳、内庭、足中趾尖并用手挤出鲜血各10余滴;膏肓俞三棱针快速点刺后闪火法拔火罐5分钟,起罐后用卫生纸将血迹擦拭干净后再用碘酒常规消毒。施术处一天禁湿水,隔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2.取患侧耳尖常规消毒后,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并用手指挤压出鲜血10余滴,用卫生纸将血迹擦拭干净再用碘酒常规消毒。施术处一天禁湿水,隔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3.香油和绿茶叶末按11剂量调为糊膏状,装入磁罐中备用。将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外贴于患处并固定,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

     4. 在健侧中指根部系上棉线绳,采用捻紧→放松→捻紧→放松….. 棉线绳反复刺激麦粒肿就会很快消退。

    5.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文火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温服。同时取适量药液熏洗患处,效果更加。

   6.苍术10克,白芷6克,薄荷6克,金银花6克。加水200毫升,盖严药锅盖急火煎煮沸后滤出药液于小口玻璃杯内熏患眼,并作不断瞬目动作。每次熏1020分钟,每日熏35次。药液可重复使用。

   7. 取干龙眼肉适量研为细面用香油调糊状外敷患处。

 8.生天南星和生地黄按11共研细末,撒在普通医用膏药中间,药粉对准穴位处将膏药贴在两侧太阳穴(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处,每日一次。

9.菊花15克加水适量急火煎煮5分钟后滤出药液内服并取适量药液外熏洗患部。每日数次。

10.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赤芍10克水煎内服。

11.芙蓉花10克,鲜蒲公英10克,鲜薄荷5克洗净后共捣烂如泥状外敷患部。

12.白花蛇舌草适量洗净捣烂如泥外敷患部。

13.蛇蜕适量放于老陈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取出剪成约5×8毫米的小块,取一块外敷患处并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14.鲜生地黄50克捣烂如泥取其汁与同等量食醋充分搅拌均匀,每日数次不定时外敷患处。

15.鲜枸杞子3克捣烂如泥取药汁滴患眼,每日三次。

16.局部热敷,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

17. 当觉眼睑发痒、出现红肿或疼痛时,患眼紧闭即刻用75%酒精棉球来回轻轻擦眼睫毛根处(擦时棉球不要太湿,太湿时挤掉一些酒精)。擦后双眼会感到发热(发热时不可睁眼,否则酒精会渗透到眼里使眼睛疼痛),待热劲过后再睁眼。只要当天擦23次就可消肿。

麦粒肿病虽小,但很是让人烦恼,痛苦不堪。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当脓头出现时切忌用手挤压,用脏手揉眼睛,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静脉与眼眶内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挤压会使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严重合并症,如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脑膜炎及脓肿等甚至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用脏手揉眼睛会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当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也可缩短疗程。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外麦粒肿化脓后如不切开排脓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变形、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内麦粒肿的切口庆与睑缘垂直。饮食方面不宜食如羊肉、狗肉、油炸食物等湿热辛燥之品;亦以如西瓜、冬瓜、绿豆等清凉之物。

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