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周南 葛覃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其实,真正的和谐社会,应该是《诗经》中的这一段《国风 周南 葛覃》。之前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和谐社会,应该是那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话语,但貌似今天看来,那样的话更应该用来形容表现,或是一种思想的号召;但今天读到《国风周南 葛覃》的时候,却发现这才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文字照片。
特定的年代里,男女因为性别的关系而使得他们的劳动有着明确的分工,在那个礼仪也缺少常识的时代下,他们自发地形成了这样一种风度:男子理当出门在外狩猎、打仗等,而女子却在家里进行农田、哺育等相关工作。在一个没有特定礼仪的时代里,依靠自然法则的猜测因素约定的这种礼仪,却成为了整个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习俗。某些时候,《诗经》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的影响真的可以很长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劳动方式保证了那个时代里的和谐,在不用保守赋税也不用担忧温饱问题的时代中,《国风 周南葛覃》给我们留下了最好的映衬;我想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相信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过一种怡然自得、自然平和的生活应该是那个时代的所有。甚至于我想到,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不会天天在自己的家里闹嚷嚷的指责对方,没有给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我想即使有那样的人,也不会说出来,这和今天的时代相比,两千多年的距离也委实遥远。
《国风 周南葛覃》里写的我想这样是这样的一种安详社会,男子主外,女子主内,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天生以来就应该如此这样的。和今天的大多教条不同,《国风周南葛覃》中描写的这样的人丝毫不觉得这样去做需要有什么条款来约束。我想他们只是觉得应该这样罢了。在那个时代里,他们只需要一种能填补生活的空白的产物就行了,但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填补生活欲望的产物。
《国风 周南葛覃》里的词语由一个女子唱出,在欢快的时光中,她一边割着葛草一边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迫不及待想见到亲人的心情溢于言表;以至于在看到黄鸟飞过之时,女子也不免动容地思起想念。而此时正在割着葛草的她,选择了那些长得不好的葛草,想将它们割下来编织成美丽的衣裳,以送给自己的亲人穿上。当女子想到自己的亲人们穿上自己编织的衣物的时候,她的脸上绽放开了美丽的笑容。
而这种笑容,正是一个和谐盛会里的笑容。(朱翊/文)
作者:朱翊@朱翊读书-专注读书笔记的原创读书博客
地址:http://zhuyi.org/book/post/shijing-geqi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