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行业30年


  笔者自1978年进入了表面工程行业,亲历了我国涂料、涂装行业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果。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笔者通过自己的视野,用自己粗淡的文笔记录了30年来涂装行业的发展。

      11978-1988年的涂装行业----萌芽阶段

      1.1“小”、“多”、“杂”、“乱”

      (1)“小”:30年前的涂装行业,就规模而言,基本都在经济规模之下,可以说是很“小”。一般的涂装厂,既没有充足的资金,又没有必要的专业人员和必须的工装设备。

      (2)“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大,汽车、造船、车辆、农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械造业、家电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涂装业的市场空前膨胀,作为非标的涂装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下子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建立、成长,这可谓之“多”。

      (3)“杂”: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中小企业主,都看中了这一块大蛋糕,纷纷上马,整个涂装业处于一和无序、混乱的局面,上规模、上档次、正规的企业很少,大多为小企业、小作坊(杂牌军居多),真可谓良莠不一。为了生存,打价格战,让业主难分真、假、好、坏。在专业人员的培训,帮助指点下,其施工质量就好一些,反之就非常差,可谓之“杂”。

      (4)“乱”:当时的涂装市场十分混乱,也不规范。由于是新兴行业,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四缺------缺技术、缺标准、缺乏经过正式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涂装人才、缺乏从上到下的监督机制,可谓之“乱”。

      1.2缺乏必要的工具设备和配套设施

      (1)30年前的涂装企业大多为乡镇或家族式企业。这类企业有两大不足:一缺人才,二缺资金。在未挖到第一桶金之前,基本都是小作坊,根本没有正规的加工设备,必要的非标加工设备如车库、锯床、弯板机、剪板机……一概没有。

      (2)这个时期,一些有专业知识和经营头脑的人士,走上了外国涂装设备厂家代理商的道理。这些单位大多是消化了外国设备的优缺点之后,以销售设备为主,根本没有资金和精力及人员去研究、开发、设计、加工涂装设备及生产线,也就不需要什么工装设备。

      1.3外企进入且迅速占领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批相当有实力的外企陆续进入我国的涂装市场。中外合资、独资的,甚至完全洋品牌的涂装设备,迅速占领了我国的涂装市场,如瑞士的金马,美国的诸信、固瑞克,德国的瓦格纳,日本的岩田,香港的裕东公司等喷涂设备,在展览会、流水线、小型加工厂中,随处可见。

      中国的涂装设备的制造,此时也仅仅是刚刚起步,如静电喷漆、喷粉的涂装设备厂家也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北京静电设备厂、联合了广州电科所、上海机电院等一批专家学者,在消化吸收外国涂装设备的同时,也开始自行设计了一些小型的涂装流水线。在汽车领域和大型生产线上,可以说是德国杜尔一统天下,我国不少大型涂装线都是由杜尔公司独家承包。一些笨重的、附加值不大的、没有多少利润的、由国外加工再运输到中国经济上很不划算的项目,大多数由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分包。

      大型及汽车涂装线的建设、投产,为我国的涂装人打开了一扇开放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与国外的差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机械部四院(洛阳)设计的郑州日产汽车外壳生产线,大概是当年我们自行设计的一条非常了不起的涂装生产线(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条流水线应该说是比较粗糙和落后的)。

      21988-1998年涂装行业的改革开放中不断学习发展-------发展阶段

      2.1认清差距,努力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的进程中,使我们的涂装企业看到了我们的设计理念,营销模式及待业主的服务模式和生产加工、工程施工所使用的配套设施、加工设备等方面的差距。

      在深知自己落后、实力不足、经验欠缺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在项目招标中获得“话语权”,在工程承包中获得“选择权”。就必须虚心学习,努力消化国外在设计理念上、营销模式上、设备制造等方面上的长处和优点。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我们的一批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

     

      在承包工程中做得出色的有丰裕(集团)公司、柳溪(深圳)、五源(杭州)华立、明泉(德清)、出新(无锡)等;从销售外国品牌,不断消化、不断壮大并能承包、加工设备的企业有兴信(北京)、裕东(香港、中山)瑞科等;在涂装设备制造上不断创新的有北京静电设备厂、上海红星等。

      2.2利用第一桶金不断武装自己

      (1)改变手工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变游击战为正规战,建立一定规模生产基地,添置必要的加工设备和工作母机。

      (2)招聘专业人才。聘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人才到中工作,并不断培训已有员工,极大地提升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使企业拥有了一批有一定特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加强了企业对外竞争力,也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外在形象。

      (3)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共同承揽有一定规模的涂装线(有的企业与设计院所合作,在实际民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工贸的共同体)。不少企业都与洛阳四院、上海机电院、武汉材料所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揽工程。

      (4)有些实力稍强的企业,已经开始敢于独立承包一些小型工程,长三角、珠三角的不少涂装企业已经开始独立承接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的小型涂料线。

      31998-2008年的涂装行业-------逐步成熟阶段

      近10年的涂装行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3.1开始拥有了“选择权”、“话语权”和“定价权”

      3.1.1我国涂装企业开始有了对工程项目的“选择权”

      过去涂装的工程项目少,承担非标项目的涂装企业很多,可谓是“僧多粥少”,再加上自身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一旦有新项目,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会蜂拥而上。

      到了1998年之后,笔者首次听到我们的涂装企业敢于在工程项目的承揽上,对那些信誉不好、付款不及时,甚至需要垫付的企业,敢说一个“不”字。像丰裕、柳溪、华立等单位,此时在工程项目的承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权”。

      3.1.2招标过程中对大型项目开始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

      过去对于大型工程项目、高端项目,特别是大型汽车涂装的流水线,几乎是德国的一统天下。这时我国的涂装企业已经开始从给杜尔打“下手”走向合作,甚至可以走向抗衡。杜尔在我国汽车涂装项目的一统天下开始慢慢被打破。

  (1)兴信喷涂机电设备(北京)有限公司,1998年1月承包了一汽大众的“10色3溶剂中央供漆设备”、“板式油漆温控系统”、“低位主管循环系统管线工程”,1999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量10万辆以上轿车生产线的PCS供应商。并为哈飞汽提供了第一套由国内供应商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自动涂胶系统。

      (2)丰裕、柳溪公司等单位独自承包的大型汽车轮毂、零部件。摩托车流水线等项目工程。

      如柳溪承担的广州戴卡旭铝铸件公司的铝轮毂涂装生产线,长春恒巨业的汽车铝轮毂无尘涂装线,重庆大江信达的车轿壳总成喷漆线等。我国的涂装业实现了由“分包一合作一总包独揽”的转化,在营业额上实现了由一个项目“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转变。丰裕公司的年销售额一跃超过了“六个亿”,柳溪的年销售额也突破了“三个亿”,在销售额方面实现了“亿”的突破。也只有当我们的涂装企业在工程项目上掌握了“主动权”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之后,我们才能实现“亿”的突破。像这样的厂家还有“兴信”、“707”、“华立”等。

      (3)走出国门对外承包涂装项目。经过了20年的锤炼,我国涂装企业在技术、加工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一些企业已经有足够能力开辟国外市场。

      如:天津707高科技公司,从1986年之后,为国内外2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条涂装生产线。国内的大型客户有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格力集团、新飞集团等:国外的大型客户有:Siemens、Flexronics、MTD等。他们精心提供的优质、节能、环保产品,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如:柳溪的涂装设备有公在办几件实事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近年来他们的业务已经拓展到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度、马来本亚、泰国、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地区。

      3.2本土化意识的加强

      我们用了20年完成了由国外品牌设备----仿制----自行生产非标设备---能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设计方案,制造、实施方面的转变,这样一个全面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又是我们涂装业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1)兴信由国外产品的代理商到能为汽车整车厂的涂装车间提供系统密封胶供胶施胶系统……,能够自行设计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弯管设备自动化的设施。

      (2)丰裕公司为客户提供“机器人移载转挂”“废气焚烧及余热利用环保节能设备”、“多层式水帘式喷房”等。“与人友善,与环境友好”的新产品并在节能降耗上取得较大的突破。

      (3)新力光、广伸公司为电子资讯产业提供的无尘自动化涂装线,也深受客户的好评。

      3.3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1)丰裕公司现具有制造非标设备的各种设备和检测仪器,目前的年设计生产能力超过了150套大型设备的能力。

      (2)柳溪公司在深圳、江苏、安徽分别拥有3个制造加工基地和两个研发中心。

      (3)兴信公司在建立了3500M2的工业厂房后,又积极完善了必备的涂料检测仪器和实验室。在2002年10月自行建立了专门用于机器人喷涂应用的实验室,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2003年成为全国第一家掌握机器人底盘裙边喷胶技术的国内供应商。

      (4)707高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在天津开发区建了规模宏大(工业厂房1.6万M2,办公设施6500M2)、设备齐全的(大型设备100多台套)、先进的工业厂房,为自行设计、加工大型涂装流水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每年设计、加工的大中型涂装生产线可达50参套。

      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我国涂装行业在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的同时,在消化、吃透国外产品和生产线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使中国的涂装行业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

      3.4注重专利的申报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们涂装行业的企业家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把目光转向了“标准的制定”和“专利”工作的申报。使自己的企业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1)由武汉材料材保所与兴信喷涂机电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在2005年联合完成了机械行业标准JB/T10536-2005《涂装供漆系统技术条件》,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3日正式发布,2006年2月1日实施。并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盖层标准委员会归口的一个行业性的推荐标准。

      (2)浙江明泉,华立等单位积极参加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近年来在全国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多项有关涂料、涂装等方面安全法规的制定工作。

      (3)丰裕公司多年来积极申报各种国家专利40余项,近年来申报的专利有“喷淋式前处理”(200720057675.5)、“多层水帘喷房”(200710030536.8)、“运输带同步控制系统”(200720053424.X)、“废气焚烧及余热利用环保节能设备”(200810025970.1)[本项目还获广东重点新产品]。另外“三轴自动定位枪架”项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手机外壳喷涂系统”项目获国家级火炬计划产品。

      (4)柳溪公司2006年以来也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如“一机多彩阴极电泳涂装生产线”(200810216856.7)、“柔性步进式阳极电泳生产设备”(200820212691.1)、“涂装专用输送设备”(200620014532.1)。

      (5)天津七所高科技公司先后也申请了“可调式直烯加热系统”、“悬链多驱动同步控制器”、“节能型烟气冷凝器”、“高效油水分离器”等4项国家专利。

      3.5强化品牌意识

      诚信、创新的、优质周到的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更优、更新、更廉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产品是企业打造自我品牌的关键。

      (1)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客户实实在在感到自己获得了较高的“满意价值”。售前为客户提供周到的、详尽的技术咨询,售中为客户提供必要的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售后做好交工后的技术服务和定期回访。当设备和流水线发生故障请求帮助时,不少单位都发出了24H之内赶往现场的承诺。使客户感到买的“称心”,用的“放心”,出了故障也“安心”,客户的“三心”使厂家获得了美誉和口碑。使涂装企业与客户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进了友情,加强了合作。

      (2)独有的专业服务化模式,用行动感动客户,打响自已的品牌。不少涂装企业在国内都设立了办事处和服务机构用完善的营销网络,让客户实实在在感到专业服务就在自己身边。

      他们按照客户的需求,制定了科学、精细的专业分工和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售前不但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还要提出不同方案对工艺流程和先进性以及性价比,让客户对不同方案有了基本的了解,这对客户确定基本方案和投资力度有了明确的目标。

      在项目设计、制造、配套和安装、现场调试、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各个不同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涂装企业对企业品牌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品牌的建设中使客户感受到了“诚信”、创新“(能为客户提供最新最优最廉的新产品)和优质、周到的团队服务精神。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得到了客户的赞赏。

      独有的专业服务模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的口碑认可。他们要让自己的每一项工程和业绩都能为自己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为自己的团队打造一个响亮、可信的品牌。

      3结语

      涂装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涂装行业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涂装行业的30年是由“小”、“多”、“杂”、“乱”的小作坊、游击队发展出来的,经过了30年的历练,涂装业已经开始状大、腾飞。不平凡的30年,使我国的涂装业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而今,我们不但能独自承包工程,而且可以走出国门,为全世界的涂装事业贡献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聪明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