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对象里,观念性的统一必须从事物的外在现象中直接显现出来,呈现于感性直观。
例如,人的肉体和精神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在平时这种内在联系还不能直接现出,只能通过思考去辨认。
但是人一旦被某种强烈感情所支配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地显现出来,从而这种观念性的统一就由本来内在的直接宣泄于外,变成可以感觉到的东西了。这就是「美的对象所必须具有的特点」。黑格尔说:
“美的对象各个部分虽协调成为观念性的统一体,而且把这统一显现出来,这种和谐一致必须显现成这样: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各部分还保留独立自由的形状,这就是说,它们不像一般的概念的各部分,只有观念性的统一,还必须显出另一方面,即独立自在的实在面貌。
美的对象必须同时显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的,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
单就它本身来说,必然性是各部分按照它们的本质即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这一部分就必有那一部分的那种关系。
这种必然性在美的对象里固不可少,但是也不应该就以必然性本身出现在美的对象里,而应该隐藏在不经意的偶然性后面。
否则各个实在的部分就会失去它们的地位和特有的作用,显得只是服务于它们的观念性的统一,而且对这观念性的统一也只是「抽象的服从」。”
在美的对象里,作为整体的观念性的统一直接从各部分中显现出来,这就使各部分之间由于内容的生气灌注而形成通体融贯的协调一致。各差异面协调一致的必然性,使各部分之间结成这样一种有机关系,即:
有这一部分就必有那一部分的关系。自然生命有机体的各部分就是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在生物学中,达尔文把它定名为"生长相关律"。
这一规律是说:"一个有机生物的各别部分的特定形态经常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态相关联的,虽然在表面上它们似乎并没有任何联系。"
艺术形象的任何部分的任意改动,就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以至整个作品的原有性质。这种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必然性。
无机物则不然,从矿物割取一部分下来,既不影响整体,也不影响部分。就割下来的那一部分来说,它仍是同一矿物。就被割去一部分的整体来说,也并不引起质的变化,而只引起量的变化。
可是生命有机体并不如此,你试试从人体割下一只手来,看它还是手吗?
Via:慧田哲学编《王元化<黑格尔美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