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格言:教你如何在下跌市中操作


    股市中流传着许多格言,这些格言经过历史的锤炼、寓意深刻,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1、大跌之后不看跌,暴跌之后不杀跌。

  2、温柔的阴跌是陷阱,残酷的暴跌是机会。

  3、弱势中也有强股,跌市中也有能涨的股票。因此,无论大势涨跌,有波浪就有机会,抓住牛股就能战胜熊市。

  4、别等最高价才卖出,别等最低价才买进。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一路看跌,但是股市的下跌绝非是永无止境的。如等到股市下跌到最低点才买进,从概率上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投资者应从长远价值考虑适时买进,耐心等待。

  5、关于交易的真谛,最简单的一句格言就是――顺势而为。如果它是涨势,回落时就应买入;如果它是跌势,那么在它反弹时就应卖出。

  6、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7、股价的上升一定要成交量的推动,而下跌并不需要量的配合。

  8、跌市中的反弹司空见惯,切莫把反弹当止跌。

  9、惯性思维常常使投资者涨时看涨,跌时看跌,在操作上涨的时候不愿卖,跌的时候不愿买,是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的共同特征。

  10、新股民怕跌,老股民怕涨。新股民一看到跌了就害怕,因为看到的是眼前,老股民怕涨因为有所知障,他们最害怕的是技术阻力和主力出货什么的,因为知道的不少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们眼中技术阻力太多了,现在涨了就怕以后就要跌了。

  11、涨时重势,跌时重质。

  12、最大的利好是跌过头,最大的利空是涨过头。

  13、看大方向赚大钱,天天关注涨跌的人,往往迷失在一时的反弹或调整行情中。

  14、机会是跌出来的,危险是涨出来的。

  15、不要在下跌中把精力放在对底部的一次次猜测上,应该把精力放在对风险的控制上。你不断地猜,当然最终会有一次猜对,但是有限的资金却经不起无数次的“抄底”。

  16、每当市场中充满了“后市下跌空间不大”之类的话时,往往预示股市还将要下跌;每当市场中充满了“熊市不言底”之类的话时,往往是多数人不敢测底、言底和抄底的时候,而这恰恰说明真正的底部已经为时不远了。

      投资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股票会涨?

  初入市时,所有股受到的启蒙教育往往是均线系统,如金叉买入、死叉卖出等,于是就此展开投资的第一课。不幸的是,这一简单的法则,在带给投资者短暂的赢利后,却一遍又一遍地伤害了投资者。受伤的投资者回头想想也对:唉,这么简单的道理要是能赚钱,天下股岂不是能都赚钱?于是被轻易抛弃。

  多数投资者于是将目光转向较为“高深”的理论——比如技术指标等。好在股市先贤总结了林林总总的技术指标,并且指标体系还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过程中。丰富的指标,真是为辛勤的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尽管很少有人能深入到内部,看看指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这并不防碍其得到广泛的运用,有人甚至逢股必看指标,开言必称指标,对不懂指标的人不屑一顾,仿佛不配做股。遗憾的是,沉淫几年后,却很少有人理直气壮地宣布:我是靠技术指标发迹的。相反,因依赖技术指标而遭受灭顶之灾的例子倒是屡闻不鲜。

  价值投资理念下,不少人的思路转换较快,赶紧在绩差股上割肉,选股开始注重业绩。有的选对了,享受了一段利润;有的选错了,明明是绩优股,却照跌不误,比如部分电力股和房地产股,屡创新低,让许多人大惑不解。

  少数屡战屡败的投资者开始有所醒悟,回头看看大牛股启动前的状态,悉心研究量价时空关系,突然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原来多数大牛股启动前,起码是均线已经形成多头排列。均线走好,加上健康的成交量,胜算的概率大大提高。看起来一簇简单的均线系统,却难倒了无数英雄好汉。但是,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不能理解在股价的低位、中位、高位,在不同的成交量下,均线多头排列的不同含义,如何做到运用自如?一念一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而且如果不能深入到股票内部,当有不符合“模型”的股票上涨时,比如有的股票自最低点启动即进入主升浪,此时运用均线理论,还是有看不懂的感觉。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即股票上涨的唯一理由。撇开突击性抢盘的不说,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股票进入主升浪必须是主流资金已经完成建仓。于是能够看懂主力建仓状况,在主力资金建仓、洗盘结束时介入,无疑是抓住了“七寸”。只要主力资金建仓已经结束,则无论K线处于何种状态,技术状态如何,上涨都将成为然.反之,如果主力资金没有取得足够的筹码,无论业绩多么优良,均线多么漂亮,技术指标多么迷人,上涨高度都不能乐观。因为筹码的分散,必然导致市场意见的分歧;市场意见的分歧,必然阻碍股票的上涨高度。

  所以真正的市场高手,必是在融合了各种技术,最后又脱离了技术束缚的“达人”。他们研究技术指标,却从来不依赖;他们看重均线,却也不迷恋;他们注重业绩,只是作为参考。他们主要通过股票量、价、时、空关系,判断上涨的潜力。这是一个有心人、苦心人不断探索之后必然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