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钢
2009年有关拆迁引发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继上海闵行区一户主用燃烧瓶抵抗暴力拆迁事件之后,11月13日发生在四川成都金牛区的女企业主唐福珍面对强拆点火自焚事件,再次引发全社会对拆迁问题的强烈关注与严厉声讨,可以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政府形象再次大面积坍塌。
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五位学者,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他们认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涉嫌违宪,建议立法机关对该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修改。
一部与国家大法《宪法》和《物权法》相抵触、危害社会稳定的恶法,被地方政府紧紧握在手中,成为官商勾结、满足利益集团贪婪恣意妄为的“尚方宝剑”,遮天蔽日,颠倒黑白,肆意掠夺,鱼肉百姓。它发出的巨大威力,刺伤了无数微小的个体,伤害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柔弱百姓。时评人时寒冰悲叹:“为何钉子户住的都是违章建筑?”时评人杨耕身感慨:“如此强大而永恒的权力意志,如此卑微而无力的公民权利。《物权法》以来,多少人曾经为之欢呼。但《物权法》也依旧被推土机碾得粉身碎骨,被自焚者的汽油烧得遍体鳞伤。”
然而,就在亿万百姓冀望高层有所动作,冀望对暴力拆迁者予以问责之际,却传来又一则令人心寒的消息:“国务院法制办: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效”。看来,不但暴力拆迁的毒瘤一时难以切除,所谓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违宪审查也纯属善良学者的一厢情愿,要追究暴力拆迁者的责任更是一句空话。12月13日《广州日报》刊文,将“拆”字推荐为2009年度汉字。朗朗乾坤,留给芸芸众生的徒有眼泪与祈祷。而更为惨烈的拆迁悲剧必将在苦难的中华大地上继续上演,折磨我们本已脆弱的神经,直到有一天以一种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景象引爆“地雷”!
“为什么我们不能安静地呆在我们自己的屋子里,为什么我们的家园总是不安地生存在挖掘机的阴影之下,为什么所有誓死守护的东西到死也没能守住?”拆迁所引发的矛盾,早已成为和谐社会的极大隐患。无论在城市,还是偏僻乡村,那个红圈圈的“拆”字总是以一种触目惊心的强权与暴力,强奸民意,消弭百姓已经十分微弱的幸福。本来,有“拆”就有“迁”,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拆”与“迁”并不平等,从而引发剧烈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动摇着执政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着政府的公信力,动摇着百姓对国家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
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有一则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悄然流传,温暖着黄皮肤的中国人。它说的是一个美国“钉子户”——西雅图老太太伊迪丝·梅斯菲尔德的故事。故事中的“钉子房”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巴拉德区的西北46街。它建于1900年,不过90多平方米,既矮小又寒酸。有开发商想在这块区域建一个五层的商用大厦。周边邻居早在10年前就陆续搬走了,但梅斯菲尔德老太太没有要搬的意思。她说:“我今年(2006年)84岁了,我在这里很开心,我哪也不去。”这座市值最多只有十几万美元的房子,开发商把拆迁赔偿金提到了100万美元,但老太太仍然不肯搬。她还说:“我不关心钱,再说,那么多的钱对我有什么用?”最后,开发商只好修改了设计图纸,三面围着老太太的小房子建起了凹字形的五层商业大楼。更让人钦佩的是,开发商工程项目主管巴里·马丁甚至从此关心起老太太的日常生活。他带她去看医生,帮她洗衣服,弄好三餐,还给她换了新的假牙。开工了,他对工人说,要像对外婆一样对待她。去年6月,梅斯菲尔德太太因胰腺癌在家中安详去世。在遗嘱里,她把房子送给了马丁,以感谢他在自己生命里最后一段时间的陪伴和照顾……
人心是肉长的,感动生命的不是那些永远正确的教条与官话、套话,“执政为民”不是挂在嘴边的标签与符号。一个政党、一届政府要想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必须对党员、官员的管理与监督足够严格、异常严厉,必须对治下的人民时刻保持谦恭与敬畏,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靠得不是苦吏峻法、强权废言、与民争利,而是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废止恶法,民心所向,刻不容缓!
后记:就在本文完成不久,一个暖心的消息传来:昨天(12月14日),建言全国人大审查拆迁条例的五名北大法学学者接到邀请,将参加明天由国务院法制办举办的座谈会,研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此前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正准备修改这个条例,目前已组织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林业局等相关部委,进行前期的立法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