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2009.12.1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GB/78779/86328/10596433.html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0595168.html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到八十也学巧。”人到退休年龄,一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十分宝贵。但是,人退下来了,总会感到肩上的担子卸下来了,该轻松享福了,懒得再去操什么心了。那么,人一生积累的经验财富往往就这样被埋没掉。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从中央机关退下来的高官们并没有因退休而沉寂,感受到的是他们一种扑面而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高官们没有闲着,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先后有《杨尚昆日记》、《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学哲学用哲学》等多位中央退休高层领导著书出版。 最近,退休一年多的唐家璇近日出版了《劲雨煦风》,回顾了其于1998年3月任职外交部长到2008年从国务委员领导岗位上退休期间所经历的11件重大外交事件与重要国务活动。这是继钱其琛《外交十记》之后,中国又一位资深高层外交官公开著书立说。我认为,这些退休高官著书立说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具有政治意义,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响应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来的, 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不仅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们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科学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习型政党这一概念形成,来自我党对自身经验的总结,也借鉴了国外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党能够真正成为与时俱进、持续创造的政治组织,这是对党的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创新。卸任退休的高官,退而不休,仍然是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发展大事,并以自己良好的带头作用,引领着全党和全国人民。他们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中央决定的积极响应,表现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体现。
二、具有传道作用,是培育后来人从政的良师益友
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后来者,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老同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尤其是那些在中央领导岗位上工作过的同志,他们思想深刻,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们所具有的阅历、智慧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相比。让这些经验得到传承,得到发扬,既是老同志的义务,也是老同志的责任,更是后来者的幸事。传授这些东西有多种渠道,除著书立说外,也可以通过到社会上重新工作,重新任职,到社会团体去发挥余热。如李肇星卸任后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当院长,邵华泽到北京大学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到清华大学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等等。更多的人进入了各自对口的公益组织,如唐家璇的新职务是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担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去了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显然,这些高官将对他所任职的机构产生很强的指导作用,所传授的知识对受众将是大有裨益的。
三、具有健康导向,是引导退休者休闲的最好方式
一个人退下来后去干些什么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层次有不同层次的选择。从历史的体现来看,不少人选择养花、养鸟、养鱼,或者跑步健身,或者棋牌娱乐。这些无疑都是健康的,但是,也有少数人会沉湎于赌博摸牌、声色犬马,这些就是不健康的。至于著书立说者,却是凤毛麟角。这自然受自己所属层次的局限,但是,看书学习总是可以的。中央高官卸任后著书立说,将会对退休阶层的休闲方式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对退休人员休闲方式的影响,即使对整个社会人员的业余生活也将产生广泛的积极的影响,对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