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环境报特约记者 孙钰 发自哥本哈根
谈判焦点: 发达国家应该减排多少? 要不要坚持双轨制? 发达国家该出多少钱?
随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谈判进程进入第二周高层谈判关键性阶段,全球目光聚集哥本哈根贝拉中心。
发达国家需切实履行承诺率先大幅度减排
科学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亡,据估计到2030年至少将上升到50万;在全球许多城市,气温上升2°C造成的热岛效应将导致每年死亡率增加一倍。对于一些小岛屿国家来说,是否能够采取行动遏制地球变暖已经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
为了遏制地球变暖,IPCC建议发达国家到2020年至少减排25%~40%,77集团和中国要求其减排40%,小岛屿国家联盟要求其减排45%以上。
目前美国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在2005年基础上的17%,如果以1990年为基础年份,则只相当于削减了4%,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美国提出更为积极的减排目标。
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挪威奥斯陆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奥巴马领奖时经过的走廊边上,某环保组织成员的衣服上写着:“奥巴马,你获奖了,现在拿出实际行动配得上这份大奖吧。停止气候变化。”
大会第3日,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托德·斯特恩对于气候债务的说法招致各方批评。斯特恩说:“我们绝对承认排放温室气体的历史行为,而那些温室气体现在还在大气中。但是关于负疚感或赔款,我明确地表示拒绝。”
玻利维亚代表对此回应:“你打碎了东西,就应该花钱赔偿。我们这里雪线在下降,旱灾在增加,水资源在枯竭,而我们并没有造成这一切,谁污染、谁付费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人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就相当于一场战争,我们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度增加气候变化资金支持数目。如果计算一下美国每年在战争上的经费花费,这笔钱并不算多。
对于资金支持的数目以及最终的削减目标,欧盟也讳莫如深。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卡斯滕森表示,欧盟现在躲在隐蔽的角落,避免成为焦点,希望欧盟能够积极站出来,充当温室气体减排的领军者。
发展中国家发展权不容剥夺
此前外泄的有关谈判文本的“丹麦秘约”激怒了发展中国家。然而在被问及77国集团和中国是否会退出谈判时,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人卢蒙巴·迪亚平表示:“我们不能简单地走出会场退出谈判,我们要等到最后一刻,看能等到什么样的谈判结果。”
在谈判进程中,美国、欧盟、加拿大等纷纷向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后者也参加量化减排行动。
欧盟谈判代表11日在关于气候变化的一场媒体辩论会上表示,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理所当然的污染排放权利。在场的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于庆泰针锋相对地回应说:“地球碳排放空间有限,如果某些发达国家先行占据了碳排放空间,发展中国家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排放空间了。而目前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尤其需要这些排放空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在大会媒体吹风会上多次表示,中国在此次会议上表现积极主动,中国减排温室气体的行动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也表示,主要发展中国家在此次会议上目前已经表现得非常积极。
卡斯滕森则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并不需要承诺法律约束性目标。
官方协议草案出台,达成最终协议前路坎坷
12月11日,大会谈判官方协议草案出台,其中包括长期合作行动计划和《京都议定书》修正案。目前的决议草案已经提出了谈判框架,从形式上保障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为形成公平、富有雄心和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资金和技术援助等方面还缺乏实质性内容。可以预期的是,后续谈判引发的争论将更加激烈。
卡斯滕森分析说,下一步的谈判任务是确定减排和资金支持的数额,缩小发达国家的承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期望的差距;发达国家应进一步实现减排,并为那些并非气候变化制造者、但却深受其害的国家和人民提供资金支持。必须注意,这些资金是额外的、长期的、充足的,并应该注意防止《京都议定书》的实质性内容被架空。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确认参加哥本哈根高层会谈。12日,哥本哈根暴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人士手举“停止空谈、采取行动”、“改变气候政治,不要改变气候”、“没有另外一个备胎地球”等标语牌,敦促各国立即采取行动,达成协议。在世界各地,人们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关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进程,这也是各国元首态度积极的原因,因为谈判失败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
13日,在毗邻哥本哈根的瑞典城市马尔默,一群当地学生身着白色圣袍、手捧蜡烛、唱着圣歌,为身染重病的地球祈福,孩子们宛若天籁的歌声将人们带入一个远离各国政治家们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的净地。
为了地球家园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哥本哈根,请交出负责任的气候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