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绿色和平假财经网“环保记者”高胜科之手发布了所谓的《纸张检测证明APP破坏热带雨林》的报告。文章中称,作为全球最大的纸浆、纸张和纸制品生产商之一,金光集团(Sinar Mas)旗下的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PP)被指破坏热带雨林。还称,两个月前,绿色和平委托独立检测机构Integrated Paper Services, Inc.(IPS)对金光集团等中国林浆纸一体化企业供给商家的五个纸张品牌的样本进行分析。绿色和平于哥本哈根会议最热闹、欧美列强对中国碳排放攻击最猛烈的12月17日发布所谓的最新调查报告,并据此断定中国不但是碳排放最大国,而且,中国还是毁林最严重破坏森林碳汇最严重的魁首。
绿色和平的逻辑是,中国既然是人工林大国,在本次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也自称是最大人工林碳汇国,并据此在碳关税问题上与欧美列强唇枪舌剑要争高低,那么,中国同时也是毁林大国,更是破坏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的罪魁之国。为帮助欧美列强打败中国在本次哥本哈根会议上的碳企图,绿色和平选择最关键的12月17日抛出了这份所谓中国企业的毁林报告。据说,绿色和平精心炮制的这份中国企业毁林的纸报告发布后,得到了欧美媒体的广泛转载,间接导致了本次会议一边到局势,迫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对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三次拍案而起,说:“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
这里姑且不论绿色和平的检测报告是否经得起推敲,中国的林浆纸一体化企业是否如绿色和平宣称的那样在中国和世界大量毁林造纸,但对于绿色和平的上述行为,香港生态环保专家文章毵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以绿色和平为代表的环保组织为了垄断了公共话语权,挑起外国民众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仇恨,经常通过过激的行为方式达到吸引眼球、吸引捐款等物质目的和政治目的。“整体分析还是有利益诉求在里面。”文博士说,“之前一个著名事例是绿色和平组织搅起的广东毒菜事件,2006年该组织用飞机将广东蔬菜样本送到欧洲化验,之后由欧州总部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化验结果,指责广州3大超市蔬菜中农药残留,这正好拉开了国外对我国食品安全指责的序幕。” “再比如绿色和平组织一直在中国推消一种FSC认证,如果不参加该认证,就被绿色和平指斥为毁林不环保。”
为了更好地说明绿色和平本次纸报告的物质图谋和政治图谋,现将2006年绿色和平发布的广州毒蔬菜报告事件附录如下——
绿色和平组织发布广州毒蔬菜报告受到质疑
2006-06-15 08:17:07 信息时报网络版
6月11日,正在采访中的记者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短消息,内容是“绿色和平”组织将在12日举行一个“有关广州蔬菜农药调查的‘新闻发布会’,请记者前往参加。”
6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大学西门旁的科技综合楼。当记者找到位于15楼的发布会会场才发现,这个1510房间原来是一间教室,里面已经坐了10多个记者,讲台后面坐着所谓绿色和平组织的3名负责人。记者正想进入会场,却被一名工作人员要求先签到,记者在签下自己名字的同时看到,同城其他几家报纸的记者也已经在上面签了名字,随后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个布袋,里面是发布会的有关资料。
绿色和平组织抛出的“毒菜报告”一度引起市民恐慌
进入会场,记者在浏览了厚达数十页的文件后,开始对绿色和平出具的这份指责广州3大超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报告产生了疑问:如何证明这份检测报告的结果是真实的?报告中所用的检测方法和执行的标准是否与国家标准相一致?为何不在国内寻找一家权威的检测机构做检测?
记者现场向该负责人提出疑问,得到的答复是:“绿色和平选择欧洲坊作这次检测是由于该实验室的低检测下限的先进技术,且其能够检测出多种在全球均已普遍禁止使用的农药,该方法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认可采用为官方的农药检测方法”。当记者追问为什么不采用中国的检测机构,不采用中国的国家标准进行评价,以及该组织进行此次检测的目的时,该负责人则表示“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我们公布检测结果的目的是为公众及政府提供有用的信息”。
绿色和平检测方式受质疑
每种农产品仅抽检1到2个样品,不按国家标准取材却据此判定农药残留过量
昨日(14日),就绿色和平组织近日向媒体提供的关于广州三大超市果蔬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农业部农药残留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省农药检定所、广州市农业标准与检测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的有关专家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抽样过程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正性提出了诸多疑问。
专家提醒市民,对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蔬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应冷静客观地看待,不必恐慌。作为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是安全的。
绿色和平检测方式存疑
专家们对绿色和平组织对蔬菜、水果样品的布点、抽样数量、抽样方法、样品真实性的确认、样品的封存和运输、样品制备和保存等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通常国内检测机构在进行农药残留监测时,每一种或每一类蔬菜最少抽取样品10个以上,目的是使样品和检测结果有代表性,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被抽检农产品的质量状况。而在绿色和平组织抽取的样本中,草莓样本仅为1个、柑桔样本2个,却对草莓和柑桔作出了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00%的结论,存在偶然因素,代表性不强。
专家还认为,德国欧洲坊(Eurofins)采用的检测方法与目前国内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有较大差异。如西红柿(11个)、苹果(1个)、巨峰葡萄(1个)、特级红提子(1个)、草莓(1个)等15个样品的检测样品取材均为果皮,而国内标准是取整体;沙糖桔(1个)、金桔(1个)2样品的检测取材也是果皮,而国内标准则是分别测定皮和果肉。绿色和平组织检测样本取材不参照中国国家标准,但合格判定却参照我国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从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检测报告看,超标严重的,大部分都是取材测皮和叶片的样品。
国家标准保农产品安全
据此,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蔬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宜冷静客观地看待,不必恐慌。
专家表示,我国根据国际惯例,通过农药残留试验,并依照我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参照其他国家现有的农药最高残留标准(MRL)值,已颁布了8部《农药合理使用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据介绍,在农产品中如果检出含有农药残留并不等于农药残留超标,只要农药残留量未超过标准的最高残留限量,还属于合格农产品,仍可放心食用;但如果农产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或检出国家禁用的农药,则属于不合格农产品,会对人体建康造成不良影响。
21地级市已设质检机构
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据了解,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省、市农产品质检机构为主体、产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为基础,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全省21个地级市均已成立了综合性农产品质检机构。
近几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全年五次抽检的平均超标率为11.9%,2006年4月份的超标率为9.0%,同比呈下降趋势。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广东省作为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食用农产品是安全的。
点评 别打着民间的名义哗众取宠
一个所谓的绿色和平组织通过非政府渠道,发布了一份耸人听闻的“毒蔬菜报告”,闹得满城风雨。好在广州的有关权威机构及时作出澄清。而有关专家对该组织检测标准和送检地表达了质疑,不禁让人对该组织的报告背后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该组织的负责人自己也承认,是消费者对信息产生了误读。但追根究底,正是由于该组织的信息误导才导致了消费者的信息误读。按照他们事后的解释,如果依照中国标准,他们的检测结果与广州食安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实际上就等于间接地否认了他们自己的检测报告,因为食安办的报告说,我们的蔬菜是安全的,不是毒菜。
一个号称是很有影响的民间组织,在发布如此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信息时,最起码的要求是做到严肃性和严谨性,但是该组织的信息却带来了不必要的误导,这样的做法是与他们自称的“为公众及政府提供有用的信息”相矛盾,而他们发表这种信息的目的实在令人感到很可疑。
而负担着舆论监督职责的媒体,在对该组织发布的信息上,也应本着慎重的负责任态度。在“毒蔬菜报告”出炉时,时报记者虽然同时获取了这个信息,但是我们发现其中疑点重重,因而决不参与炒作。“报告”取得的第一天,我们拒绝登载,直到有关部门的权威报告出来后,才将最真实的检测结果公之于众。
如此“怠慢”并不是我们迷信谁的权威,也不是我们对百姓的菜蓝子不负责,而是本着新闻的求真原则,不愿意为“抢新闻”而将疑点重重的报告登出来误导市民。
发布这种不真实报告的背后是否有着利益集团的诉求和声音,我们要打个问号,我们希望那些打着民间名义的所谓组织,别再搞这些哗众取宠的东西了。(编辑:郑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