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国承包伦敦奥运会


  我国著名策划人何学林在其新近出版的《经济危机孕育最大商机》一书中提出一个十分有趣儿而大胆的提议:中国承包伦敦奥运会,该提议收录于“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中。可行性有多大,我们将拭目以待。

  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步履维艰,由北京奥组委来承包英国伦敦的奥运会,由北京奥组委出资,条件是大量使用中国劳务和产品,投资回报可达到 2800亿元人民币。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都在采取大同小异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增发货币,降低利息,扩大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刺激消费,以拉动需求。这种老掉牙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拼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国力消耗战。中国也采此策,则是下策。经济危机表现为需求不足,政府部门和精英分子认为,只要将足够多的货币投进市场就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于是,政府部门通常都会想到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包括增发大量货币来救市。但由于在经济危机中,投资者的信心往往已降到了谷底,需求就会拉而不动,结果,期望中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如期到来,过多的货币导致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似乎不可理喻的“滞胀”局面。所以,在经济危机中,恢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信心不是用黄金和货币就一定能够买来的,如方法得当,不用黄金和货币或用少量的黄金和货币就能换来更大的信心。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面临着相对贬值的风险,这是中国人民用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在相当长时间里换来的血汗钱。正当世界经济危机,发挥我国国家投资的优势,抄底世界,直接投资,附带劳务输出和产品输出,既可以化解外汇储备的风险,又可以拉动需求和增加就业,还可以获得投资回报,可谓一箭数雕。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的低潮,尤其是美国经济的低潮,而美国是拥有世界 500强企业和金融机构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必然会出现纷纷破产倒闭的浪潮,这正是中国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抄底世界经济、大批收购世界 500强企业和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绝佳时机。如是,危机过后,一批世界 500强企业及其品牌和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将改“姓”中国,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将更加举足轻重。此可谓“智取”,而非“硬攻”的又一范例。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大讨论,企业界、创业者和全民都有了在经济危机中应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的战略意识,从而纷纷加大投资,进而拉动消费,停止裁员,停止收缩,政府采取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扩张的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但是,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不仅限于这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实施产业转型和战略转移,因为经济危机中虽然各行各业整体地陷入低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陷入低潮,有些行业反而逆势而上,如教育培训、咨询策划、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行业就在逆势上扬,这也是经济低潮中的重大商机,身处其中的企业自然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原来在其他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也可考虑进行战略转移,实施产业转型。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寻找新的重大商机。经济危机孕育着新的重大商机,企业界、创业者和全民如有在危机中应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的战略意识的话,就会纷纷去寻找新的重大商机,由此引发新的投资热潮,进而拉动需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深厚底蕴和悠久文明史,其东方谋略和智慧举世闻名,流行于当今世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各企业的商战之中。中国企业界也在短短的不到三十年中诞生了一批蜚声国际的大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后来居上,靠的是智慧和谋略,证明中国人将东方智慧和谋略应用于商战同样卓尔不凡。当此经济危机之时,我们理应发挥东方谋略和智慧的作用,拼智谋而不拼经济实力,以小博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经济危机孕育最大商业机会》 何学林等 著 凤凰出版社 2009年9月版定价: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