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研韬:“国富民穷”与“你富我穷”
——《回首2009》第二章第一节
虽然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商品丰富了,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老百姓却愈来愈不满意了。中国怎么了?从国内看,中国人不高兴是对自己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不满意情绪的爆发。各地此起彼伏的“群体事件”说明,老百姓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一点,我在2002年去英国留学时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当年秋天,在考文垂市政府为留学生举行的新学年招待会上,当地的一位政府官员对我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令人吃惊,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实力将是无论伦比的(大意如此)。
在两次的欧洲留学中,我真正体验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欧洲媒体或褒或贬、或真或假的涉华报道增加了许多,欧洲社会关于中国的评论和争议纷纷扰扰。没错,中国富了。到2008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95亿美元。可中国公民呢?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直到今天,我年迈的父母仍在田间劳作,可一年到头收入甚微。吃饭有保障,可看病没钱,生活水准近几年也无明显改善。当那些拿着退休金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老人们忙于健身、旅游时,农村的父老乡亲们和城市里的低收入阶层却仍在为生计发愁。他们会高兴吗?
4月15日,《星岛环球网》报道说,中国成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国家。同一天在上海发布的《200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82.5万个千万富豪和5.1万个亿万富豪,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中国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早在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近期指出,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
贫富悬殊过大,低收入阶层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仇富心理也就无可避免。有人说,中国人的仇富心理阻碍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可我说,仇富心理折射出了老百姓对社会制度的不信任。对那些勤劳致富、合法致富者,有几个人会仇恨呢?老百姓痛恨的是那些擅长暗箱操作的非法敛财者。
前几年,医疗、教育和住房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压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来。而近期,医疗、教育和养老成为新的三座大山,成为撼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成为中国发展“绕不过的局”。随着信息流通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我们和“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水平相去甚远。
中国的“三农”问题已成为解不开的结。政府年年喊重视,可农民的处境并无实质性改善。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收入甚微,失地之后生活更加艰难。4月15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十年,并且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同样是劳作一生,农民却享受不到城里人的退休待遇和医疗保险,享受不到城里人的最低生活保障。身患重症的农民只能靠亲友捐助,花得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后就只能回家等死。这绝非抹黑我们的社会制度,而是每天发生在中国农村的残酷现实。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们却熟视无睹!
改革发展并不没让各阶层普遍受益,要求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呼声铺天盖地。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形形色色的建议和评论铺天盖地。譬如,“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改革成果”(《南方周末》林志文)、“让低收入者分享改革成果”(《每日经济新闻》易宪荣)、“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光明观察》刘纯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羊城晚报》唐钧),等等。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经营者纷纷加入到抗争的行列。中国到底怎么了?匪夷所思的是,就连政府官员也声称现在的公务员是弱势群体。倘真如此,为啥每年那么多人挤破脑袋报考公务员?据央视网消息,2009年报考中央机关公务员人数为77万5千人,同比增长21%。如果连政府公务员都不能成为现行制度的受益者,那么谁还会是受益者?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那么,为什么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在等待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群众更看重横向比较,而官方话语体系则强调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凸显的是政府成绩,横向比较则更容易看到社会不公。在一定程度上,这好比鸡同鸭讲。由于双方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狭小,官方宣传常受到民间质疑、抵触。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8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