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团的W,万通董事长冯仑、九汉天成董事长宋军、北京风尚董事长张再东分别发表了演讲。
W代表中国企业家NGO组织阿拉善(SEE)、中国企业家亚布力年会、中城联盟、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200名中国企业家宣读《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承诺,设立企业气候变化战略,在减少生产和商务活动中的碳足迹方面进行努力,支持并参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呼应中国政府宣布的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承诺。并希望构建全面、长期、有效的法律和财政政策框架,支持企业的低碳努力,创造出一个激励企业走向低碳的社会环境。
“宣言”过,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记者:“你预测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是悲观还是乐观?”
W:“巴厘岛会议之后,国际上对哥本哈根的预期比较悲观,因为美国,中国两个第一和第二碳排放国的态度不明朗。但在哥本哈根大会来临之际,11月25日、26日,美国和中国先后公布2020年时限的碳减排指标,气氛才转为乐观。对我,对万科来说,11月26日中国政府的公开承诺是个转折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为什么?万科住宅产业化将迎来规模发展的时代。万科已经充分做好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来临的准备。坦率说,万科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后来发现推行住宅产业化得节约能源、木材的结果同绿色经济的要求一致时,才从不自觉提高到自觉的推行绿色住宅的认识高度。但无论如何,万科在低碳经济的预期中占得先机。”
“你不觉得企业家到哥本哈根是在做秀吗?”
“啊,看怎么理解吧。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一个角色,同职业演员扮演的各种角色不同,在人生的舞台上,你能扮演的只是你自己。”










注:
我们的希望与承诺——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全文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3亿人的温饱得以解决,13亿人得以摆脱动乱与贫困,这是人类脱贫史上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成就,是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开放与友好合作的结果。长期的贫困将造成动乱与苦难,持续的经济增长将带来繁荣、和平与自由。我们深知中国在取得脱贫业绩的同时,仍然还有几千万人口处于贫困之中,中国人的人均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中国企业家将继续努力,为了消除贫困,为人类的繁荣、和平与自由而继续努力。
我们认识到,随着人类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大,人类到了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转型关口;人类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型,人类必须创造出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绿色经济的增长方式。中国企业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和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加入低碳经济的行列、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人类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繁荣、自由与安全,我们中国企业愿与世界各国的同行们合作,与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合作,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承担起对人类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
我们支持全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气候变化控制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我们赞同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与工业革命时期前的气温相比,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C以内作为一个共同的社会意愿和政治意愿。我们支持中国政府提出的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们也愿意在这个人类社会共同一致的行动中,做出我们的贡献。
我们希望,国际社会有一个共同的全球环境治理目标,同时建立起政府、企业界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全球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我们希望,构建全面、长期、有效的法律和财政政策框架,支持企业的低碳努力,创造出一个激励企业走向低碳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努力能够长期持久;
我们希望,世界各国的企业家能合作起来,在各国的法律框架内,在企业内部进行低碳革新,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我们承诺,我们将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的国际承诺,以企业的环保履行来支持中国国际承诺的履行;
我们承诺,我们将努力探索与自然和谐的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使我们的企业成为认真承担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责任的企业公民;
我们承诺将进行以下行动:
- 设立企业气候变化战略,长期指导企业发展方向;
- 在减少生产和商务活动中的碳足迹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各种与企业和产品减排相关的活动;
- 积极推动企业设立具体的企业减排目标,这种目标包括绝对减排目标,或者可以定量的相对减排目标;
- 尽力支持并参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真挚希望这次哥本哈根缔约国大会能够体现我们人类社会的合作精神和睿智,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使我们在实现未来减缓目标的征途上迈出正确和坚实的一步。
我们代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国企业家论坛、中国房地产商策略联盟二百名中国企业家发表此宣言。
支持机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