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广汽长丰董事会成员出炉 三菱确认继续合作”的新闻,该新闻称,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3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名单的出炉有力地回击了有关三菱可能退出广汽长丰的传言。
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为11名,其中独立董事4名。公司董事会提名张房有、曾庆洪、付守杰、王河广、今井道朗、水本明彦、彭光武、张建伟、龚光明、朱大旗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成员候选人,其中彭光武、张建伟、龚光明、朱大旗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余人员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成员任期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这样,在新的董事会成员构成中,除四位独立董事外,广汽方面占据三席,长丰与三菱各占两席,董事长为张房有。
而仅在数天前,11月26日,广汽菲亚特乘用车项目在湖南长沙奠基,仪式规模宏大,湖南省及长沙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尽皆出席,意大利驻华大使也赫然在座。中外双方对项目的重视,反映出双方对项目的渴望。
目前,广汽和菲亚特及三菱的合资项目均在理顺的过程中。
广汽的积极动作有目共睹,其背后是其想迅速做大的雄心壮志。
广汽近几年来在广本、广丰两驾马车的推动下,2008年产销汽车5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099亿元,利税近200亿元。
但就规模而言,广汽与一汽、上汽和东风——中国现实的“三大”和新长安集团相比,还只能算是个小弟弟。
上汽今年就会跨越200万辆,一汽、东风和新长安现在也都具备接近200万辆的能力。
广汽想要与上述四大集团比肩,就需要在产销规模上快速做大。可我不禁想问,广汽要想飞跃式做大还需迈几道槛?
先从产品看。
广汽和菲亚特及三菱的合资项目,目前并没有响当当的拳头产品。
广汽菲亚特的长子“领雅Linea”,领雅目前在以进口车形式销售,国产后预计生产成本至少降低40%。但目前领雅在国内的销售情况并算不上非常红火。
对于广汽长丰而言,接下来是否会考虑引入更多三菱车型,甚至引入三菱轿车,暂不得而知。
再从地理看。
广汽和菲亚特及三菱的合资项目均在长沙设厂。广汽选择如此做的原因是,不仅仅将会获得15%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而且有利于消化长丰原本过剩的产能。
但不利因素是,广汽已经在广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零部件产业链,长沙至少目前还不具备。长沙距离广州约600公里,现在可以指望的是,两年内连接长沙和广州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但产床的产业链贯通却很难与此同步。
三从品牌看。
由于前一次与南汽并不如意的合资经历,导致了菲亚特品牌在华的美誉度不佳。这也许是横亘在双方婚约前的最大障碍。品牌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要想全面改观品牌,离不开有竞争力的产品,但是率先国产的领雅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似乎并不轻松。而三菱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也未列入一线品牌之列。因此,广汽的品牌战役其实任重而道远。
最后从合作方的平衡看。
截至目前,广汽集团仍未放弃与东南汽车的谈判,如能实现与东南汽车的重组,三菱与广汽还将面临两个合资公司(广汽长丰、东南汽车)的业务整合问题。
作为发家时的盟友,广汽显然还需要平衡本田和丰田的利益。
综上,广汽做大确实需要大智慧,否则多盟友多品牌的构架则将很难完美。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