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中国制造的广告已经登上CNN电视台,有褒有贬,大家各抒己见。中国制造很实际,在世界上宣扬中国制造不丢人,但中国制造也没什么可炫耀的。相反,中国制造的广告应该早就登陆国外电视台。
海尔广告曾经立在日本的街头,但仅此而已,中国有很多广告,但能在国外播出的实在太少,我们总在说国外不理解中国人。有人误解中国说中国的威胁论,有人误解说中国人还是穿着长袍马褂。为什么国外人不理解中国人,那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在中国生活得很多国外人怎么看待中国的?对中国的评价很客观,很理解中国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在中国的电视台投入了多少广告。这些广告和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而中国却不被外国人所理解,这是对等的吗?相反,我们没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已经是很给他们面子了。
中国制造有什么不好呢?在波音飞机上,有中国制造的零配件,而良好的设计思想也必须通过制造表现出来。中国制造为国外的经济发展推波助澜。中国制造满足了很多低收入的外国消费者的需求,国外的低收入阶层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难道不是中国制造稳定了国外的社会秩序吗。我记得在20世纪新闻联播当中经常播出某国大罢工的例子。国外的低收入阶层同样有很多吃不上饭的人。正是中国制造稳定了他们的情绪,提供了相当的生活保障。早在50年代我们中国就是世界无产者和非洲国家的好朋友。难道不是吗?
中国不是一个制造性的工厂,只是一味输出。中国制造了多少国外品牌,看一看中国中层以上人的生活,他们住的房子是用的外国设计师的理念,他们用的电器是德国西门子,日本索尼,他们开的车是德国奔驰,日本丰田,他们穿的西服是法国依文,这些东西用我们举例子吗?中国制造,外国人不愿意,欧盟给我们设置了众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动辄增加税,要不就想着人民币升值。那么中国是否也该为这些国外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增加税收呢?在中国的每一个行业内,基本上领头羊品牌都是国外品牌,比较而言中国不是占了便宜,而是吃了太多的亏。
中国制造无非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美国和西欧都说,世界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参与,那就应该拿出诚意来。世界经济是一种分工合作,各取所长的经济模式,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舞台的经济链条上很符合现实需要,可以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需要世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中国也理应为世界经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无可厚非,你不能对中国要求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