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瑞红
1.招商引资现状
招商引资对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社会就业,加速与国际社会的融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位居全球第5位、发展中国家第1位,继续被评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东道国和研发首选地。商务部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471亿美元。全球500强已有近490家在华设立了企业或机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超过1160家。2007年全年,中国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835亿美元,是1983年水平的91倍,其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7%。2008年,我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中国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 923亿美元,表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仍然具有保持较大规模和继续扩张的潜力。2009年1-6月,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419家,合同外资837.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4%、25.1%。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在明年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以其日益完善的经济、社会、市场环境、宽松的对外开放政策,低廉的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仍然是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区域之一。
2. 招商引资模式
我国业已形成的招商引资体系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演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这种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与不适日益明显。在很多地方,招商引资声势浩大而收效甚微。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在那些原本应由市场来调控的环节——项目的选择、资金的流动到土地的供给、能源的供应甚至产品的销售方面介入过深。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过深介入,其必然结果是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定位失当。
3.招商引资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范围的资本活动今后仍趋于活跃,国际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国际资本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手段。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巨大的潜力,经济增长及结构调整对投资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在今后10年或更长时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时,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速度将快于工业部门,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继续成为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集中的领域,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会明显加快。在投资方式上,将形成绿地投资、购并和证券市场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招商引资呈现出的新特征,需要建立招商引资新模式。国际上其他国家招商引资方式虽然各异,但多是由专业化公司按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去招商引资,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战略,着力建设结构合理和具有吸引力的企业生态环境,扮演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角色。
4.招商引资市场
开发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和中国引进优质外商投资的重要阵地。开发区招商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平台和载体,对我国扩大利用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1-6月全国实际吸收外资为523.88亿美元,国内所有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额达到105亿美元,占全国的近20%。近些年来,开发区不仅吸引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利用外资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建立了大批研发中心,企业核心技术得以转移和发展,对开发区支柱产业的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全国现有1568个开发区,规划面积9949平方公里。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每一个开发区必然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