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小站练兵史话


 天津小站练兵史话

 

谭汝为

 

天津小站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一是“小站练兵”,成为中国近代军事体制变革的一个起点,二是特产“小站稻”,享誉全国。

 

小站练兵可分三个时期——1875年,淮军将领周盛传率盛字军在小站练兵拉开序幕;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操练新建陆军,形成北洋军阀集团为中心和高潮;后段祺瑞在小站继续训练振武军,该军1920年被遣散——历时近半个世纪。

 

清朝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八旗兵和绿营兵。但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八旗兵名存实亡,绿营兵走向衰朽。到鸦片战争时,军队武器落后,军心涣散,纪律松弛,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耗粮饷。1854曾国藩建立湘军,1862李鸿章建立淮军,这两只以地域冠名的部队给腐败颟顸的大清国带来中兴的一线希望。但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淮军和湘军以精锐部队参战,结果大败,周盛传的陆军和丁汝昌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大清王朝的整体边防已形同虚设。甲午战争彻底惊醒了清王朝的春梦,于是“修明武备”改练新军的呼声大起。

 

189412月,清政府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马厂训练新军“定武军”5000名,翌年九月移驻小站。“定武军”仿照西法创练新军,聘请德国军事专家为教习,从组织、训练、武器等方面进行军队改革。

 

189511月,胡燏棻调任津芦铁路督办。经军务处五大臣保荐,光绪皇帝把整顿京畿旧军、编练新军的任务交给袁世凯。于是,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继续操练新军。袁世凯请老友智囊徐世昌任参谋长。又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先后请来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三员干将辅佐自己。王士珍任总教习,冯国璋任步兵学堂监督,段祺瑞任炮兵学堂监督。这三个人后并称“北洋三杰”。

 

新建陆军采用近代德国陆军编制:军队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大兵种,军队分为现役和预备役。征兵严格照标准执行,制定并完善各种章程条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全部编制装备近代火器新式作战装备,组成中国多兵种合成的近代陆军。实行正规的近代军衔制度,提高军队指挥与管理效率,大大推进了中国陆军的正规化建设,使新军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袁世凯在操练新军时却采用封建统治思想和权术,收买笼络培植亲信。对官兵灌输“忠君”、“尽孝”、“忠于长官”等封建思想理念,把官兵固结在自己周围,形成封建关系纽带,使“新建陆军”成为新式的武装加上封建道统的特殊军事团体,为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来,从小站练兵场上,先后走出了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四位民国总统、一任临时执政段祺瑞、九17届民国总理等近代风云人物。

 

从总体上分析:小站练兵利弊共存,其进步意义在于:毕竟改变了中国陈旧落后的封建军制,建立起一支新建陆军,为中国军队近代化拉开了序幕;其弊症就是形成了北洋军阀集团,操纵、左右或影响中国近现代政坛达3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