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旅游产业项目分析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纵观世界旅游历史,可以发现,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关产业或相关行业的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或行业的依存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龙头产业、核心产业,并且在它的周围集聚了一大批相关产业或行业。旅游产业和与之相关联的产业或行业在空间上集聚,演进成庞大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现象,是旅游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大量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联系密切的行业或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由此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一种现象。同时,旅游产业集群更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能够促进区域旅游内聚力的提升和区际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

(一)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产业集群理论产生于制造业范畴,最早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到旅游业的是迈克尔•波特(Porter,1998),根据旅游集群的特性,旅游集群可分两大类:第一类凸现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如分布于城市与目的地的娱乐、餐饮、宾馆及与其发生关联的其他部门或企业所组成的旅游产业集群,或由区域内高密度的其他产业融合渗透而产生的旅游产业集群。另一种类型的旅游集群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集中分布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专项旅游产品链而形成各类主题旅游集群。

    旅游产业是一个涵盖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由众多行业构成的产业群体,这些行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结构分布特征。正是因为旅游产业本身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而且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由于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所以旅游产业较其他产业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以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为核心,并在其外部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并与其他产业集群相联系,这在每个层次的旅游产业集群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根据旅游产业集群的层次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如下的集群:

    1、宏观旅游产业集群——指关系国家经济结构的以游览娱乐业为核心业务领域的旅游产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区,是从国家层面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的界定。

    旅游产业集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本运营的新兴方式,是投资者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投入资金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产业集团。

    旅游区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供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和景点,包括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划定的游览区域、旅游观光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区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区主要包括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等以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吸引物的特定区域。

    2、中观旅游产业集群——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地理靠近区域的旅游协作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它是从部门和产业层面来进行界定的。

    区域旅游协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区域旅游协作实际上是不同旅游开发主体之间进行反复博弈的过程。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是旅游开发的第一主体,旅游企业是第二主体。政府所追求的是地方(行政区域)利益,区域旅游开发在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实质上就是区域之间地方利益(行政利益)的博弈过程,即协作是为了寻求能满足地方利益前提下达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近年来,区域旅游产业的协作在我国各地陆续有所尝试。进入新世纪,以粤港澳旅游“大三角”为先导,一批跨省区的区域旅游协作开始在我国出现,如环渤海地区、西北丝绸之路沿线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西南“陕甘宁青藏新”六省区等;2004年,武汉、黄石、孝感、鄂州、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个城市共同签署旅游协作意向书,约定在7个领域合作共同打造以武汉为核心的“大武汉都市旅游圈”。

    3、微观旅游产业集群——指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旅游企业形成的专业化供应商,它是从企业层面来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我们经常所见到的餐饮一条街,饭店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和地方性旅游景区及其相互整合而形成的旅游经营区域等都是属于此种类型的旅游产业集群。如,武汉市江汉路购物一条街、汉口江滩以及沿江大道上饮食一条街等组合在一起,同时还集聚周围其他服务企业,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集群。

    微观旅游产业集群是现代都市旅游中的一种新的集结力量,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越性:

    (1)旅游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和生产灵活性;

    (2)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协同,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积累社会资本,降低交易费用;

    (3)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对引导最大的、分散而孤立的旅游企业资源向专业化整合,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涌现出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4)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企业间知识、资源的共享提升每个企业的能力。旅游企业易于对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在产品技术知识、管理以及市场知识的学习仿效。由于旅游行业技术保护的薄弱,跨组织的学习在旅游产业集群环境下更容易实现;

    (5)微观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方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氛围。

(二)全国城市主题旅游产业概述

    1、城市旅游业阐述

    对旅游产业而言,“城市旅游”是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一项经济性产业,即城市旅游业。

    从表面上看,城市旅游区类似于一个地区性市场。这个市场上聚集了众多的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企业,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处于整个旅游系统过程的不同环节,共同完成旅游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全过程。在纵向上旅游者要完成旅游的全过程,食、住、行、游、购、娱是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正是通过这些部门的服务,使位于异地的旅游者聚集于这一旅游区内,形成这一旅游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在横向上以旅游区内的旅游企业为主体,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建筑、园林、环保、教育等各行业紧密结合,彼此之间就生产或服务频繁地发生合作、交易。因此,尽管在企业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环节的分离,但所有的生产、服务环节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内完成,强化了旅游区内企业之间多方面的互动联系,在旅游区内形成了网络结构,即旅游产业群。此外,城市旅游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忽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旅游产业集群不断创新。

    城市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综合产业,一方面,旅游可以带动餐饮、娱乐及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可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投资,形成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这才是旅游的真正意义。

    城市旅游产业的相互关系(如图)

    上图主要是指旅游产业群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产业群与其他产业群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关系网络,其中以旅游产业群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如图)。图中仅仅选取了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几个行业,以及和旅游产业集群紧密相关的几个其他的产业群。而事实上,旅游产业群内部各行业之间以及旅游产业群与外部其他产业群之间均是庞大的网络体系。

    根据最近一项旅游业统计的数据,在2009年国庆节中秋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6%);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1元。在全国接待的2.28亿人次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5277万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3.6%(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2%);一日游游客为1.76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0.0%(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7%)。在所实现的 1007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44.0亿元;铁路客运收入22.2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422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518亿元。

    在中国城市旅游的排行榜分别是:北京、三亚、上海、成都、桂林、西安、杭州、广州、重庆、天津、丽江、深圳、大连、南京、青岛、海口、香港、宁波、苏州、厦门等等。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在旅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靠近港口,交通便利,现代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齐全,不仅成为了城市旅游胜地,也是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的理想之地。

    三亚、桂林、丽江等城市,其突出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形成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丽江兼具横断山地貌和滇西北高原特征,这些旅游地的文化个性越鲜明,主题越突出,所以也就最具有特色。有研究表明,与旅游者所在地文化差异越大就越易于被选择。文化开发的民族性即是以发掘民族的个性文化为目标,为旅游者营造一种异域、异族风情的文化氛围。

    各地都在打着自己独特性山水、风情的等传统旅游的宣传,部分城市推出“生态旅游”——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更注重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同时这种观念的投资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经济效益更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备受推崇。

    当各地都大量复制“生态旅游”时,近年又出现了 “主题旅游”,所谓主题旅游——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比如自驾车、徒步、摄影、漂流、美食、滑雪主题旅游,以及一些文化方面的主题旅游,如,杭州宋城等真正有特色的主题旅游是不容易被复制的。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王川分析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主题旅游正在成为更多人出游时的首选。

    未来游客的出行目的将不再局限于观光购物,旅游市场细分愈发明显。想学瑜珈的人或许会选择到印度旅游,喜欢泰国菜的人或许会选择到泰国品尝最正宗的滋味。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拥有共同兴趣而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相约出游。

    2、我国小城市主题旅游的典范

    (1)丽江——桃花源主题:云南的桃花源位于“彩云之南”──云南西北方的丽江,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现在可谓盛名在外,联合国就将其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早在明清时,丽江就享誉中原,其城关大研镇的黑龙潭,潭水澄清,明洁如玉,游鱼细石,历历在目。在玉泉公园,低头叹水,见一雪山倒影其间,终年不化。仰头看山,山就在城西北,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山顶雪峰皎皎,山腰岗峦碧翠,其间常见云带缥缈,真是风光无限。山那边还不时隐约传来惊涛拍岸之声,那里有闻名遐迩的虎跳峡。走在丽江的石板小路上,你突然感觉自己犹如东晋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只见楼宇错落,屋舍俨然,纳西民风朴素,鸡犬相闻,古意盎然。这里因为远离战火和现代工业,是明代殿宇保持比较完整的地方,据说是丽江土司木氏在其鼎盛时期仿北京紫禁城之制而建,也有金水桥,也有三大殿,更有“御苑”。殿宇群落中的大宝积宫与玻璃殿中,四面墙壁画有大面积的宗教题材的壁画,色彩富丽,风格粗犷,集汉、藏、纳西、白等族绘画于一体,古风肃然。这种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主题打造,令人神往。

    (2)平遥——古文化影视城:拍古装戏的天然布景在上一个世纪里,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几乎包容了商业的所有行当的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漫布于平遥的大街小巷。平遥也因信誉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如今经过几百年风雨的荡涤,无尽的繁华逝去了,只留下清冷的建筑伫立于平遥城中。在历经沧桑的古晋大地上,从太原市往西南方向走,顺着酒香浓郁的汾河,走到约90多公里处,见一古城雄立,形貌敦厚,此为平遥。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因此被联合国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越护城河,穿拱形城门,登城楼,见城楼角楼四立,射孔与了望洞环布;城外四野开阔,南北无阻。当此情境,自己仿佛青衫布衣的古人,有念天地之悠悠之感。下城楼,又见房屋青砖白瓦,飞檐翘角,商号铺面沿途可见,古风古貌,如古装电影场景。事实上,当许多古装戏都于此地拍摄外景时,连布景都不用。80年代初,平遥曾出台了一套全面改选古城的至今仍让人后怕的规划,好在同济大学几位建筑系的教授在附近考察古建筑,闻讯立即赶往平遥,并八方呼吁。方使平遥的近百条古街巷以及数千座民居保存至今,成为了记录明清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3)延安——经典的红色旅游主题:永远的圣地虽然延安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并且名声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还不过20万,说它是小地方实不为过。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一个抽旱烟、吃辣子的大个子湖南人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后就照亮了中国,延安的宝塔山成了当时年轻人朝圣的地方。时隔30年以后,那个大个子又大手一挥,上山下乡成为城里人的时尚,许多北京人又奔赴延安,在那里成了知青。今天,延安还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尽管许多人已经对杨家岭的灯火、枣园的灯光、王家坪的舞会耳熟能详,但历史毕竟在这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亲临其境,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老人家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4)凤凰——“边城”主题: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读过《边城》的人都对翠翠和翠翠生活的地方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翠翠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恋情,乡民朴实旷达的作风,月光下水边的吊角楼等等。《边城》是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所作,写的就是湘西的凤凰县。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夹道,怪石峥嵘。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下得山来,性犹未尽,去奇梁洞。沿溪水入洞,洞内有云雾山、天堂、龙宫、阴阳河等景,收桂林、张家界奇景于一洞。出洞入江,可再去看湘西最大的瀑布大龙洞和黄丝桥古城。

    (5)西昌——卫星科技主题:卫星从这里上天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宁河沿岸、成昆铁路线上的西昌,作为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已经伴随着中国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卫星的多次升空而名闻遐迩。西昌可以说是中国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发射架,而且能了解卫星发射的全部过程。走出市区,城南约5公里的泸山上有“光福寺”。该寺特别之处在于其寺内的石碑记载了西昌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此确为中国罕见,更印证了西昌是中国的科技城。感受西昌的科技之余,轻松一下,可去市东南2.5公里的邛海,邛海为湖,湖水晶莹,蒲苇苒苒。邛海四时美景各异,秋冬尤佳,秋有明月推波若白鹅,冬雪皑皑邛海暖,候鸟至;或去螺吉山原始森林,林中小熊猫噙竹,獐麂飞驰,有飞瀑,有海子等。但大部分人所熟悉的西昌,都是先从卫星发射事件开始的。

    (6)吐鲁番——“西游”主题:《西游记》中的神奇美景吐鲁番市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而闻名于世。事实上,当年的玄奘的确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当时的高昌是丝绸路上的一个重镇,今天,游历故城,见断壁残垣,砖石瓦片,可以想见昔日繁华。而火焰山也并非虚构,只不过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红砂岩灼灼闪光、热气蒸腾似火焰而已。虽然火焰山是我国最炎热的地区,但山里多沟谷,谷中泉水环绕,林木葱茏,庐舍毗接,生产葡萄瓜果,其中的葡萄沟令人流连忘返,而葡萄沟生产的无核白葡萄则令人垂涎欲滴。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入吐鲁番市,随处可见头戴四楞小花帽、着长袍的男子和着西装上衣裙子的女子,并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城东南有苏公塔和高昌故城的公共墓地,墓穴干燥,地势干燥,形成了天然的无菌环境,成为干尸极好的天然保管场所。城东北有千佛洞,人文与自然景观两相其美。

    (7)兴城——滨海温泉之城:远离工业的海滨小城从山海关出了关,沿着辽东湾一直北行,第一个到达的城市就是兴城。兴城是渤海之滨的古城,亦是新开发的旅游疗养胜地。虽然风景无限,但是兴城“城小言微”,养在深闺尚不为人所识。兴城辽时开始建县,未遭战火,远离工业,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这点上它甚至胜过丽江和平遥。市内温泉非常有名,有温泉河和温泉井,东北大帅张作霖就因其温泉质好,曾于市中心建别墅一座。兴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荫夹道,房屋整齐。其海滨浴场可容20万人,水洁沙亮,被誉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观海,海风乍起,水何澹澹,海鸥白帆尽收眼底。

    分析总结:众观这些出名的小城镇,大都突出了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丰富的特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吸引力,是人文主题旅游景观的荟萃之地。对现在人们希望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考察古代城市体系规模和民俗风情,研究古建筑艺术等都具有宝贵的价值,其丰富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旅游景观所无法比拟的。加之自然景观优美,使其极具旅游吸引力,成为游客争相到达的旅游热点地区。

    这些小城镇不论事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有其确定的主题或由人提炼、设计的主题。例如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人类古文化(生殖文化、阴阳五行学说等)于自然风光之中的山水文化主题,其文化的表现不依赖于人工建筑,而蕴含于山水之中。人工点缀仅是为了强化这一主题,从而保证其自然风光的文化开发导向不变。总体来讲,旅游地的文化个性越鲜明,主题越突出,也就越具吸引力,市场导向强烈,也就更具市场营销推广力,达到“以点带面”促动全局的作用。

    3、中国旅游业“焦作现象”的分析

    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界出现的热点现象有“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和宁波经验,现以“焦作现象”作为分析从中找出唐县发展的模式。

    “焦作现象”最早由新闻媒体提出,是对焦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赞扬性表述。随后“焦作现象”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和肯定,并被引申为速度和效益的综合体现。“焦作现象”不仅是一种速度和效益的体现,而且还是焦作旅游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代名词。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东临新乡,西靠洛阳,南枕黄河,北凭太行山。历史上的焦作曾被称为“煤城”,它是一个因煤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座城市因煤的枯竭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焦作市政府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1999年,焦作市做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2000年,确立焦作山水旅游定位;2001年,完成焦作山水旅游新格局的构建;2002年,掀起创优高潮;2003年3月,“焦作山水”、“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3年底通过国家旅游局创优验收;2003年6月,正式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五年来,焦作市旅游接待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续五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其中云台山园区连续六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

    焦作市的旅游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主要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就业、对外开放的推动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来,焦作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5%,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增长1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5%。在促进地方税收方面,以2002年为例,焦作地方税收累计完成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其中增长的大部分来自第三产业,全省地税系统为此专门在焦作召开现场会。在推动道路运输方面,以焦郑、焦晋高速公路为例,起初两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每天加在一起只有几万元,而发展旅游业以后,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两条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每天达50万元。虽然说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旅游业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此外,焦作旅游产业在对招商引资的拉动很显著。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焦作城市的活力,对外地企业吸引力显著增强,使蒙牛集团、上海骏利集团、加拿大爱德集团等相继来焦作投资建厂。

    焦作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焦作大小宾馆家家爆满,不少到焦作旅游的游客不得不到郑州、新乡、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城市住宿。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晋城市一位旅游企业老总感慨地说:“如今我们这里的宾馆饭店住的客人都是到焦作旅游的游客,焦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繁荣了本地经济,还带动了周边城市。”另外焦作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果也是很显著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到2003年底,焦作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全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10.2%,宾馆饭店的日平均入住率由1999年的不足50%跃居到2001年以来的95%。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激活了第三产业,拉动了社会需求,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旅游,部分农村从贫穷走向小康,一批城市改变了形象。焦作这座百年煤城,就是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迅速改变了形象。短短几年时间,焦作山水声名鹊起,“焦作现象”蜚声海内外。发展旅游业,让昔日的脏、乱、黑矿区印象一扫而光。

    分析焦作现象能在焦作的发展中看到中国小城市的未来走向。借鉴焦作的旅游发展经验,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提升唐县的形象的同时,对唐县进行可持续的科学的开发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唐县。

    焦作的旅游发展也是从一开始的几个山水景点,到后来的形成自己的“三大系列”——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再提出“焦作山水,峡谷极品”的主题,突出自己的山水风貌特意,焦作的这种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举全市之力,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经验都将为唐县的旅游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通过上面透视其他城市主题旅游,我们发现:

    1、小城市发展旅游能推进其城市化速度,同时能优化城市的环境;

    2、发展旅游就必须注重主题旅游的发展。历史不断发展,后浪推前浪,旅游业也如此,传统旅游的观光被主题旅游替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唐县也需要一个最俱特色的主题旅游策划;

    3、中小城市的特色旅游发展速度必须要快,在竞争还未完全白热化前,完成旅游业基础,这样将能走在周边城市旅游发展的前端;

    4、发展主题旅游的主题必须具有唯一性。哪怕别人已经是唯一只要没有宣传出来,你先说就是你的印记,这就是市场的先入为主特点;

    5、发展主题旅游必须要深刻、透彻,这样才能做到不容易被其他城市所模仿、克隆,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当然这也必然会给县城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力的、持久性的支持。

    6、同时,发展旅游能让小城镇的经济收益明显上升;旅游业的发展能直接加快招商的作用;对产业链,以及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非常大。

    纵观这么多的优势,可以看出唐县发展旅游业将前景无可限量。

(三)城市主题旅游产业综合分析及结论

    高速工业化,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居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工作生活紧张、压抑,人们向往逃离城市,回归自然。于是城市的旅游功能退居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等城市基本功能之后,仅作为旅游的主要客源地而出现。但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现代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开放型系统。人们逐渐改变了对城市的传统看法,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其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始“城市化”,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于是“城市旅游”便应运而生了。

    城市旅游产品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从城市旅游业经济角度范畴分析影响城市旅游业水平的因素,包括城市旅游发展规模、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的经济条件、城市生态环境。

    1、城市旅游业发展规模

    产业的发展规模是此产业发展成绩、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可行性的表现。所以一个产业的发展规模大与小往往会对其水平的强与弱有很大的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涉外旅游状况、国内旅游状况和旅游企业数目是衡量旅游业发展规模状况较理想的指标。

    2、城市旅游资源

    城市旅游资源是城市旅游活动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力。旅游活动具有地域性,它以人们的地域移动为主要特征,而诱发人们来此地旅游的主要动力是旅游资源。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根本特征,城市旅游资源的引力大小决定了旅游市场规模、旅游需求层次、旅游收入高低。拥有的国家级名胜区数量是城市旅游资源最具代表力的指标。

    3、城市旅游的经济条件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城市旅游业的影响最为直接。首先表现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水、气、公路建设);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投资能力、开发规模和方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等。即使一个城市没有质佳量丰的旅游资源,但是,如果这个城市经济发达也可通过人造景观来弥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GDP,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4、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卫生是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会对旅游者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城市的生态环境卫生也是影响城市旅游业水平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虽然城市旅游产业的结构复杂,成分众多,且存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理念的现实,但从总体来讲还是有章可循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旅游相关产业,都是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的。因此我们认为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塑造、强化、传播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业、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个多部门协作、全行业联动的产业,城市旅游形象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城市首先因形象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人们感知的城市旅游形象往往是他们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或诱发出游欲望动机的首要因素,因此,从时序上讲,城市旅游形象是其产品体系中的第一要素。同时,由于城市旅游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激烈的竞争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旅游形象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核心主要包括:确立鲜明的形象定位、进行全方位与综合性的形象建设、开展广泛与深入的形象宣传等方面。

    2、突出打造城市特色主题旅游

    城市特色主题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等。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它们所推出的特色主题旅游也千差万别,但从一般来讲,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历史文化遗产或自然资源,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以及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据此,我们将城市特色旅游具体类分为以下情况:(1)倚赖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特色旅游;(2)倚赖环境资源和城市景观的特色旅游;(3)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4)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等。

    3、发展城市游憩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RBD) 是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 rict 的缩写,最早是由Stansfield 和Rickert 提出的。他们认为RBD就是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从性质上来讲RBD 首要的定位并不是旅游景区景点,而是商业区,但由于其以城市商业区为中心,集聚了大量可供人们购物、休闲、娱乐、观光的设施和建筑,全面的体现和展示了城市的生活和文化,因此,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成为城市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4、确立并有效打造环城游憩带

    各色的城市旅游产品在吸引大量外来旅游者进入城市的同时,当然也满足着城市居民本身的游憩需求,城市居民的游憩出行活动除部分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外,大多数都发生在城市郊区。相应的,支持这种游憩需求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也就出现在距离都市一定距离的环绕都市外围的带状空间中,形成环城游憩带,即Recreational Belt A2round Met ropolis,简称ReBAM。为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各种游憩需求,环城游憩带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如依托城郊自然资源而建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景观,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以及各类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等等,使其具有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等不同功能,成为了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群的形成

    旅游产业群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城市核心吸引物、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及与旅游相关的支持企业和机构,彼此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中并协调发展。根据各行业与旅游产业紧密联系的程度,可将旅游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核心层,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旅游活动即食、住、行、游、购、娱各个部分。第二层为紧密层,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障,包括农业、工业、邮电通讯业、保险业、文化艺术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这些产业不仅能为旅游业提供其所需的产品,而且能够和旅游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康复旅游等。第三层为相关层,虽处于旅游产业集群外围,却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园林绿化业、培训机构、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