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时候每到冬至,母亲就会说起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从这简短的十个字当中,我最起码获得了两点信息。第一,老家在冬至那天有吃面条的习俗;第二,过了冬至,白昼渐长。

  我们在小学的常识课中就知道冬至是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日子,过了冬至白昼会慢慢变长的。这个现象跟日照的移动有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