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
(一)国际形势
1、世界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由于各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金融危机得到扼制,消费者信心得到恢复,各国实体经济总体上大有好转。
2、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声誉大为提高。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更加光大。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空间越来越大。
3、国际经济合作和资产重组更加活跃。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资产重组能力得到增强。世界性的资源整合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和挑战,这一能力的提升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4、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地位受到普遍重视。各国在资源和能源上的各种形式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发展节能环保经济、开发节能环保产品的呼声更为迫切,这一方面能否走在前面是国际竞争致胜的重要法码。
(二)国内形势
1、“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更加明确。所谓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谓社会和谐,一是收入分配的和谐,二是思想意识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有: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创新发展、夯实“三农”、 区域协调、产业升级、促进就业、节能减排、推进城镇化、深化国企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国家将从以下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着力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四是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五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六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七是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第二个方面的所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认定标准为:“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根据上述思路2010年,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支线飞机、核电等重大专项项目将成为中央投资的重点。此外,发改委还将围绕新能源、新生物、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工程。
3、国内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依靠国家财政和居民储蓄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的根源。这一根源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其改变的速度:在内,取决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进程及社会保障的水平;在外,取决于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和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及利益分配能力。居民“积谷防饥”的思想不变,企业受国外压榨的局势不变,国内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就难以改变。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包括居住成本、衣食成本、交通成本、社交成本、文化生活成本等。随着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及人们生活和社交品位的提高,工人工资必须随之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成为必然。部分低端产业和劳动条件艰苦的企业将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和招工困难的现实。对此,如果应对不当,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关闭。
5、产品细分不断深化,企业竞争出现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的专业化、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及人们追求的个性化不断发展,共同推进了产品细分的不断深化。因此,差异化经营、精益化生产和产业链管理能力成了企业竞争的关键。大企业产业链管理能力较强,但差异化经营能力不足;小企业产业链管理能力弱,但差异化经营能力较强。大小企业将在趋利避害的过程中角逐、提高和共存。
二、企业的发展战略
1、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品牌与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品牌有自己的独特的技术、文化和形象,这些技术、文化和形象给人们全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感受。没有技术的产品谈不上品牌;有技术,但没有良好文化和形象的产品也不配谈品牌。同样的产品,标识不同的品牌,其价值可能大不一样,其差额就是品牌的价值,也称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要发展自主品牌,首先是要积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其次,要树立信誉,做到合法经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顾客至上,诚信为基”。
2、立足产业链管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产业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处理好供需关系,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同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产业链管理既是供需链的管理,又是资源整合的管理。企业要善于发现产业链中的短板和长板,以长补短,以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过去,人们更多地谈竞争的技巧,在现代社会,我们更要研究合作的策略,只有最懂得合作的人,才能聚集资源,占领市场经济的最高地。
3、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差异化经营。首先,是要善待员工,尊重员工利益和追求。“一个不能善待员工的公司,一定难以让员工善待他的客户”。其次,善待客户,“悦客才可立业”,要真诚地感激每一位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国际社会已经走向多极化,人们的思潮也在向多元化变化。“追求时尚,张显个性”成为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研究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0年经济形势及企业战略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