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产权与网站竞争力


昨天在艾瑞网上看到篇文章《web2.0产品的价值回归--以用户为中心》,其中有句话“西祠胡同的游戏规则的核心是自由开版,版主拥有版的主权和收益。这一奇特的模式和规则最初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一规则竟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的基石。”出于经济学的敏感,让我意识到这是个重要的发现:用户网络领地产权基础上的社会交易和交往,是推动Web2.0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回首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驱动力,是私人产权的变革,从农村改革到企业改革等,私人产权的认可和保护,激发了个体的创造力,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当前关于“国进民退”的激烈争论,其本质也是关于私人产权的保护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鲜明的指出了私人产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1.0到Web2.0的论坛、IM、博客、SNS、微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路径,是媒体的主权从官方机构到民间机构,再到用户个体,从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到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个人的自由得到激发,使得互联网的发展空前的活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不凡用经济交往的角度来思考互联网的交往关系。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市场,则信息是产品,机构(官方或公司)和个体(用户)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交易者。传统的信息都是诸如新华社或新浪网这样的资讯机构,或者公司网站生产并进行有意识的传播,而到web2.0时代,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个体的私人空间的产权保护与激励。

腾讯QQ拥有中国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因为QQ号是个人专享的,因此每个人都愿意花些Q币来装饰自己的空间,或者购买虚拟礼品赠送朋友。由此腾讯延伸了各种的虚拟游戏和增值服务业务。为什么新浪博客等无法实现直接向用户收费?因为用户无法强烈的感受到博客的私人产权,以及为此投入能够获得的社会交往价值。 

典型的如饭*,多少的话唠族在上面结识了好友,并已经养成自己的习惯。一旦被封,这些情感损失和之前的精力全都付诸东流。博客也是如此,通常我们都习惯有两个以上博客,以免一个博客的文章哪天被删除了,起码还有别的出口。如果哪天博客网站像饭*或者魔兽世界那样被关闭了,哭都来不及。私人产权如果无法被保护,用户是不会有积极性到这个平台进行沉淀的。

反之,我们看到淘宝、百度帖吧、西祠胡同等成功模式,都是激发了私人产权。淘宝上用户可以自由的开店铺,并且用信用等级的方式,不断的为私人产权增加价值。百度帖吧也是增加了私人领地,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开设贴吧。QQ空间、facebook(国内的人人网)、twitter(新浪微博)等,都是给予了个人特权和产权,激发了个体的使用动力。此外,人际交往的越紧密,私人产权的价值也就越大,这也是SNS的价值所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私人产权的价值,用户就会更加频繁的在平台上沉淀。 

2、平台的服务价值的提升

在自由市场经济里,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离不开“集市”来进行贸易。这样的“集市”可以由官方来建立(公共产品的提供),也可以由类似阿里巴巴和淘宝这样的专业“市场”公司来建立。显然,无论是官方还是阿里巴巴或淘宝,提供服务都是要收费的,政府收税,阿里巴巴或淘宝收的是增值服务费。 

当然,市场的范围有大有小,有自由有组织。例如,腾讯和开心网的用户关系的基础是熟人关系和圈子,和天涯网则是根据话题讨论形成的圈子,新浪微博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形态,兼顾了私人关系和共同话题的讨论,以及对名人的关注。

平台提供的服务价值越多,越能吸引“个体户”的入驻。例如新浪博客提供的是新浪的品牌背书(影响力),阿里巴巴或淘宝提供了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等全套的服务(便利可靠),腾讯QQ提供了各种虚拟物品和游戏(沟通媒介),开心网提供了“抢车位”和“开心农场”等有趣的游戏(沟通媒介)。现在很多的个人在创业,各种web2.0的平台也层出不穷,但在服务价值上还乏善可陈。即使是新浪推微博,也还是要花钱邀请名人来入驻,前期如果缺乏足够的投入,打造有价值的平台,是很难吸引用户的精力投入的。 

3、用户的好处要很直接鲜明

随着饭*,各种微博平台不断出现,但利益点不够鲜明。社区空间的精力投入,伴随的是用户的各种收益,例如休闲、交友、商务、交际、分享、资讯等。没收益的精力投入是不长久的。所以任何平台都需要持续的经营。例如,如果开心网不能持续的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则用户势必会回到QQ的平台上继续参与人际交往(当然也看QQ能否推出同样吸引力的产品),显然QQ更有一站式登陆和交往的便利性。 

校内网(人人网)、51等垂直的社交网站的成功,说明“人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必然性。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交易品类,不同的组织和服务模式,不同的人群和交往方式。有沃尔玛,也会有精品店,不同的渠道平台业态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和竞争力,可以吸引不同需求层面的用户。即使腾讯和百度,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垂直网站是完全有机会在细分市场上提供比综合性网站更丰富的价值体验。例如当当网和卓越网,依然是众多用户购书的首选,这和在菜市场买书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4、产业链的角色定位要鲜明

现在大的网站都在寻求多元化产品发展,例如百度、腾讯等,都在寻求多元化,提高用户黏性,获取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家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不同的,离开了粗壮的主干,独立的分支是无法很好的生存的。例如,百度贴吧和知道的主干是搜索,离开了搜索的流量,相信啥也不是;新浪博客的主干是新浪新闻,离开了新浪新闻,相信是干不过当初的博客中国。 

所以,我们再来看腾讯和开心网,腾讯的农场如今流量也惊人,还是依托于QQ的主干。当分支长的比人家主干还要粗壮的时候,就是垂直网站的灭顶之灾,所以腾讯轻易的就把联众等给灭了。当然,主干上长出的分支,往往不如垂直网站来的粗壮,这就是主业和分业的竞争力的区别所在。拍拍网即使依附于腾讯,但依然离淘宝甚远,这是因为电子商务更需要的是运营服务,而不是开发产品那么简单,经验和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纷繁的互联网世界里,每家网站都需要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处的服务领域的本质,其核心的价值链所在,不断的巩固自己的竞争力。例如,百度的核心是“信息产业链”,腾讯的核心是“社会关系链”,阿里的核心是“商务服务链”,等等。等多的中小网站则可以定位于更加细分的服务领域,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用经济学的市场交往的原理,看待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会更加清晰的了解用户交往背后的驱动力,更加清晰的看到网站所要提供的平台和服务。从技术向平台向服务向品牌转型,提高网站的价值和竞争力,给用户更大的价值,更多值得深度沉淀和深度交往的理由。互联网的本质,是社会更加的分工,更加的多元化,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更大提升,相信会有更多的网站让用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