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三)
C
企业并购重组有些什么意义呢?
﹤一﹥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我们说,企业兼并不是小孩过家家,你想过就过,你不想过就走。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不可避免的产物。刚刚开始经济布局的时候,社会经济空间比较大,允许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可以没有兼并行为。好比围棋开盘,你在左上角下个黑子,我在右下角下个白子,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到中盘以后呢,棋盘上差不多都布满子了,我要把这个白子下下去,就必须把对方的黑子给吃掉,不把黑子吃掉白子就下不了。这就是说,当竞争到一定的时候,我这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兼并别人,不兼并就发展不了。你说我既不想兼并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兼并。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也许后面一只手伸过来,就把你兼并了。你不当铁砧就要当铁锤,你不当铁锤就难免当铁砧,二者必居其一。所以说,它不是一个你要不要、你想不想、你爱不爱、你乐意不乐意的问题,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可避免要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兼并对兼并者的意义
有人说,既然兼并真的不可避免,那么兼并时对兼并者有利呢,还是对被兼并者有利?我听到这个问题,觉得很有趣。比如两口子结婚,究竟对老公有利呢,还是对老婆有利?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利,如果没有利他们也不会凑到一块儿去了,对不对?
我们先看看企业兼并对兼并者有什么好处。企业要发展,优势要发挥,必然要求壮大自身的实力。企业对外扩张有两种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铺新摊子——新建企业。我原来有一个皮鞋厂,现在有一定的余力了,想再建一个皮鞋厂。那么,我就要买地搞五通一平,基建装修,安装调试,直到最后招工生产。第二个办法则是买一个现成的皮鞋厂,稍加以改造,就能成为一块“新领地”,这就叫兼并。
那么,兼并一个现成的企业与铺新摊子重新建造一个企业相比,对兼并者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多得很,可以重点讲三条。
1、投资少。如果你要盖一个皮鞋厂,可能要花一千万块钱。可是你如果
买一个现成的皮鞋厂,这个皮鞋厂因为亏损难以为继了,它卖不了一千万,可能三百万,或者五十万就卖给你了,这不是投资少吗?所以,第一个好处是投资少。
2、周期短。如果我们新建一个厂从买地开始,一直到出产品,恐怕没有
三五年完成不了。当初决定要盖一个皮鞋厂时皮鞋很好销,等5年以后把皮鞋生产出来了,皮鞋市场早变了,人们已经不喜欢那种皮鞋了。这就是说产品的产量在这五年中增加了,市场供给却饱和了,这个产品卖不出了,或者严重掉价了。原来打算赚钱的计划就变成赔钱的计划了。如果买一个现成的企业从签字收购,然后加以改造,可能半年就拿出产品来了,市场情况比较容易把握,这就是周期短的好处。
3、线路畅。买一个现成的企业,同时也就把它的采购和销售网络买过来了。此外,还有人员、动力、供水、供电等都是现成的,有一定保障。与市场的联系基本畅通,无须临时“接线”,有利于企业正常运转。与盖新厂相比来说,兼并的风险要小得多。
投资少、周期短、线路畅,三个好处综合来讲就是风险小、效益高,可以实现低成本扩张。这就是兼并对于兼并者的意义。
﹤三﹥兼并对被兼并者的意义
我们说被兼并者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处于不利地位,他的前途一般只有两个:要么是破产,要么被兼并。破产与兼并相比,前者引起的社会震动要大得多。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不破产而又能找到出路,当然更好。破产是当企业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走投无路没有别的办法可采取的最后一条出路。企业要摆脱破产的命运,希望寻找到一个兼并者。而兼并者为了兼并后的效益,就必须付出代价来改造被兼并者,于是,被兼并者通过产权有偿转让会得到一笔收入,同时还会得到一笔改造资金。譬如说: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家企业被上海市的一家企业兼并了,无非是资金从上海流到了石家庄,上海人不可能挖地三尺把石家庄这个厂连根拔起,请齐天大圣孙悟空帮助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搬到上海去。这个企业还在石家庄,还向石家庄市纳税,招收的工人还是石家庄的姑娘和小伙子,仍为石家庄增添市场繁荣。对被兼并者来说,兼并是一种摆脱破产命运的选择,是一种改造自身的机遇。显然是一件好事,所以说企业兼并不仅对兼并者是有利的,对被兼并者也是有利的。
﹤四﹥企业兼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1、资产的优化重组。
比如说,甲企业兼并乙企业,也就是说乙企业手上的三千万的资产被甲企业买去了,这三千万的资产原先在乙企业经营者的手中是一种亏损的工具;而被甲企业买去,经过改造之后便成了赢利的工具。也就是说,生产资料从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的人手中转到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的人手中。这不就是一个资产的优化重组的过程吗?对成千上万的企业来说,兼并也就是不断地把低效率运行的资产转到了高效率运行当中去,这就是社会范围内资产的有效重组。当然,社会资产的重组必然同时带动社会上人力资源的有效重组。某些劳动者在原来的厂里并没有少流汗,可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卖不出,他们连基本的工资都保不住;通过兼并者的改造后,这个企业资产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原来的劳动者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实现。因此,从全局来看,兼并是有利于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优化重组的一个有效过程。
2、兼并是所以制结构调整的一个好办法。
众所周知,我国所有制结构是很复杂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底的资料:工业部门中国有企业占有生产资料的66.8%,而33.2%的生产资料则在非国有企业手里。非国有企业包括个体企业、私有企业、集体企业、涉外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非国有控股企业。因此我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资本、集体资本、个体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等等多种资本结构。通过企业兼并,亏损者不断把企业卖出,盈利者不断买进,谁有钱谁买。由于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而非国有企业效益普遍较高,因而在兼并中,非国有企业经常兼并国有企业,也就形成了国有资产流向非国有企业。于是在我们的所有制结构当中,国有经济可能由66%减少到44%,相应的非国有经济则可能由34%上升到56%。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是好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平均在15%左右,发达国家还要低,为10%以下。美国国有资产所占的比重是8.6%,我国的国有制比重则出奇地高,1958年占98%,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占91.2%,到1996年占66.8%,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太高了。国有资产比重太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包袱,比重将下来对于提高整个国有经济效益有利。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上,兼并显然是个有效途径。